返回 第164章 翻天?又何妨!【求订阅】  人生1984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第164章 翻天?又何妨!【求订阅】 (第1/3页)

    李云海他们在手术室外等候。

    张俊像无头苍蝇一般在外面乱转。

    李云海安慰他说道,这其实就是一个小手术,正常来说,十分钟左右就能完成。

    张俊眼睛里噙着眼泪,对妹妹的担忧之情写满了脸上。

    不到一刻钟,医生便走出手术室。

    张俊冲上前,急得眼泪都快出来了,着急的问道:“医生,我妹妹怎么样?”

    医生说一切顺利,到办公室再说,你们去个人照顾病人吧!

    林芝说我去照顾她吧。

    李云海和张俊跟着医生来到办公室。

    医生摘下口罩,问张俊道:“你是病人的家属?”

    张俊急忙说道:“对,我是她哥!亲哥!请问我妹是什么病?为什么会大出血?”

    医生轻轻摇头:“她没有病。她这是小产。”

    “小产?”张俊还没有结婚,也没有交过女朋友,听到这话,居然完全不懂。

    李云海轻咳一声,问道:“医生,她没有生命危险吧?”

    医生说没有危险,都清理干净了,休息半个小时就可以回家,至少要让她休息半个月,不能做重体力活,不能洗冷水澡,注意补充营养。

    张俊见医生说得并不严重,倒也放下心来,可他还是不明白,妹妹到底是怎么回事,不停的追问医生。

    医生脸色古怪的看着他,说道:“小产,就是怀孕没有怀稳,流了,你听明白了吗?这对女人的身体伤害极大,比生产还要大!伱们以后一定要让她小心一点!”

    张俊听了,有如遭受五雷轰顶,半晌才问道:“那、那孩子是谁的?”

    医生听了,不由得好笑:“你问我?我问谁去?你们当家长的,都不知道孩子是谁的吗?平时也不管管她?也不教育她?出了事才知道着急?”

    张俊哑火了,不敢再多问。

    医生开了一些药,一一吩咐哪种药怎么服用,又特别强调道:“补血的药一定要吃,不然她底子就亏了。”

    李云海问了个关键的问题:“医生,请问不会影响她今后的生育吧?”

    张俊也道:“对对对,这个很重要。”

    医生说没事,没那么严重。

    李云海又问了另一个更关键的问题:“请问可以留下标本,做一个亲子鉴定吗?”

    医生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可是可以,如果你们觉得有必要的话。”

    李云海考虑事情更加全面。

    张洁平时都是乖乖女,忽然之间小产,说明她和男朋友交往,起码有三个月以上。但店里这么多的人,却从来不知道她的男朋友是谁。可见他俩都瞒得很紧。

    那个男人为什么不敢出现在店里?为什么不跟张洁回张家见亲人?

    这其中必定有隐情。

    现在孩子已经不在了,那个男人完全可以耍光棍,不承认。

    而亲子鉴定就是最好的办法。

    亲子鉴定古已有之,什么滴血法、滴骨法、情理法等等。

    到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人类的血液,确实包含了一些关于一个人父母的明确线索,就是“血型”。

    我们所知道的血型:A、B、AB、O等几种。血型遵循一些不变的遗传规则。例如,如果婴儿有AB型血,而母亲有A型血,那么父亲必须有B或AB型血。这样,法官就可以运用这种实际的科学方法,来判断一个人是否真的有可能成为一个孩子的父亲。不过事实证明,这种方法也仍有很大的局限性。

    当科学家们逐渐了解了人体基因的奥秘后,英国遗传学家A·J·杰弗里斯,在1984年发明了DNA鉴定技术,由于人体各部位的细胞都有相同的DNA,因此可以通过检查血迹、毛发、唾液等判明身份。

    但是这个年代,亲子鉴定普遍用于警方断案,一般人压根就不会想到要进行这样的鉴定。

    所以当李云海提出来的时候,医生才格外的惊异。

    张俊啥也不懂,懵然无知。

    李云海让张俊去药房拿药,他来到病房。

    张洁紧闭双眼睡着了,眼角泪痕宛在。

    林芝悄声的说道:“我问过她了,她说孩子是她一个男同学的,他们谈过恋爱,在野地里,咳,发生过几次、咳,就是那个啦!不过后来已经分手了,原因是父母不同意,因为那个男生没有工作。”

    李云海听了,点了点头,心想只要不是我们店里的人就好。

    林芝看着在睡梦中也在颤抖的张洁,轻轻叹道:“你说女人的命,为什么这么苦?男人拍拍屁股,什么责任也不用负。女人却要受这么大的折磨!”

    李云海握了握她的手,说道:“所以有的时候,父母管得严格一点,并没有错。他们是过来人,真的是为了儿女好。”

    林芝是个感性的人,眼眶泛红的说道:“是啊!我也是那种不听父母言的女儿!”

    李云海温声说道:“那可不同。我不会始乱终弃。”

    林芝温柔的看了他一眼:“你对沈秀兰呢?”

    李云海表情一滞,说道:“你和她不同。我和她还没有到这层关系。不然的话,我也不会离开她的。”

    林芝抿嘴想笑,终究没有笑出来。

    回到宿舍后。

    张俊像疯了一样,逼问张洁那个男人是谁?

    张洁则像死鱼一样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李云海一把拉开张俊,说道:“你妹妹刚才告诉过林芝,是她的同学,一个叫吕健的。”

    张俊发出一声低沉的怒吼:“吕健?我认识他!玛的!居然是他!我一定要宰了他!”

    张洁忽然喊道:“哥,不要告诉爸妈,我求你了。”

    张俊转过身,痛恨无比的狠狠挥出一拳,砸在墙壁上,似要把所有的愤怒和烦恼,全部发泄在这一拳之中,然而他收获的却是满手的鲜血和痛疼。

    李云海吩咐张洁,接下来的几天,就在宿舍休养。

    然后,他朝林芝使了个眼色,两人一起离开。

    回到家里,林芝紧紧抱住了李云海,一边亲,一边说道:“我们要永远在一起,我不要你离开我!”

    李云海将她拦腰抱了起来,说道:“我们永远在一起。”

    这一次,他俩如鱼得水尽欢快。

    因为张洁休息,店里导购少一个人,李云海第二天到店里后,暂时让丁苗当了导购。

    张俊请了一天假,想去找吕健理论,结果并没有找到人,听说吕健两个月前就到南方打工去了。

    昨天压抑了一天的乌云,直到今天才下起了滂沱大雨。

    那雨势来得猛烈,叮叮咚咚的雨,在水坑中溅起一个个糖球大小的圆圆的水珠。

    李云海待在店里,哪里也没有去。

    繁华的五一路上没有一个行人,只有偶尔驶过一辆公交车。

    道路两边的绿化树,在风雨中飘摇,仿佛似时可能断折。

    这场大暴雨下了足足半天,到中午才停。

    人行道上都被水淹了,哗啦啦的水流,像小河似的流淌。

    李云海想到家里正在盖房子,也不知道盖得怎么样了?

    家里人可能都在忙,近来都没有写过信。

    李云海忽然间很想家,想回家看看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

    他正打算回去做饭吃,忽然看到不远处的公交车站有个熟悉的人影下了车,往这边走过来。

    是林芝!

    这傻姑娘,这样的雨天,还敢来!

    林芝穿着皮鞋,可是人行道上水太深。

    李云海赶紧跑了过去,一把将她抱了起来。

    林芝咯咯笑道:“你干嘛呢!我还想玩水呢!”

    李云海狠狠的打了一下她的屁股:“这么大的雨,你还来?”

    “我下了班,见雨停了,就坐公交车过来了。”林芝把冰凉的小手,贴到李云海的脸上,笑道,“我下午请了假,不去上班。”

    李云海一路小跑回到店里,这才把她放下来。

    “你又请假啊?你们领导真好说话!”

    “这算什么,反正我马上就要调走了。”

    “调到哪里去?全总文工团?”

    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成立于1956年,属于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被誉为是“广大工人自己的文工团”。

    “文化局!我以后也是股级干部了哦!”

    “你到文工团,就是当跳板的,是吧?”

    “你才知道!文化部门都是闲职,以后我更好玩了。”

    “那我得恭喜你啊!”

    “是啊,所以我才请假,好让你请我的客。”

    “你真是个机灵鬼!我想回一趟老家。”

    “家里房子建好了吗?”

    “不知道,应该建得差不多了,估计家里人都在忙,也没有人写信给我。”

    “那也要等天气好了再回去吧?我陪你一起回老家。”

    “嗯,过两天,看天气情况。”

    两人回到住处,一起做饭菜。

    林芝特意炖了鸡,盛了一半出来。等两人吃过以后,她端给张洁来吃。

    张洁看到林芝这么关心自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林芝帮她抹去眼泪,说道:“你小产呢,相当于坐月子,不能哭的。你感觉怎么样?”

    张洁虚弱的说道:“就是痛。”

    林芝把铝饭盒打开来,说道:“痛就对了,你以后就记心了。”

    张洁重重的点了点头:“我以后再也不相信男人了。”

    林芝轻轻摇头:“男人也有好的,只是你得张大了眼睛。那些只想和你玩玩,从不管你死活的男人,就再也不要相信了。”

    下午天气放晴。

    第二天又是个大晴天。

    西鹿山上的枫叶红透了,站在五一路上,能看到漫山遍野的红叶。

    李云海早就答应过林芝,说要带她去爬山,结果几个月过去了,也没有去。

    连着晴了两天后,正好是礼拜天,李云海带着林芝,坐着庄勇开的车,回了一趟老家。

    家里的房子已经建得差不多了,家里人每天忙着给工人们做饭菜,自家菜地也要照顾。几个上学的娃,一回家都要帮家里做事,忙得不可开交。

    施工队按照李云海的要求,先建好了杂屋,家里人搬进了杂屋居住。

    杂屋虽然不大,但好歹是红砖瓦房,经过母亲张淑文的一番拾掇,比以前的土屋住着还美气。

    李云海巡察了一遍新屋,没有发现什么不好的地方。

    红砖用的都是一级红砖,抗压强度为MU30,钢筋水泥用的也是优质品。

    李云海找到施工队的负责人聊了聊天。

    对方说再有十天就可以封顶,又问李云海,要不要多盖一层?反正盖了两层半了,只要再多砌半层就行,墙体强度肯定够,地基也采用了混凝土浇筑,多砌半层没问题。

    因为老三执意分家,李云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