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节 是计谋,不是伎俩  张曼新传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第三节 是计谋,不是伎俩 (第1/3页)

    在银川市南门外的繁华地段,矗立着一座名叫内蒙饭店的大厦。

    这座大厦的底层是宽阔的商场,商场以上为办公室和客房。大厦的总建筑面积为一万三千多平方米。

    这座气势不凡的内蒙饭店由于地处繁华地段,与左邻右舍相比可谓鹤立鸡群,加之修建的时间早,在银川人的心目中属“大牌”市场。所以,生意相当红火。

    这座内蒙饭店的主人,是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供销社。

    但是,这座内蒙饭店,过去曾有张曼新百分之五的永久性产权。

    其中楼下的商业用房为一百零四平方米,其余五百多平方米在四楼,为客房和办公室。

    那么,身在宁夏银川的张曼新是怎样与内蒙的鄂托克前旗供销社联姻的呢?其中又有什么鲜为人知的奥妙呢?

    这其中,便生发出一个奇特的故事。

    这个故事,既反映出张曼新捕捉机遇的敏锐嗅觉,也显示了他那非同一般的机变能力。

    那是一九八七年冬季。

    张曼新虽历经风险但如愿以偿地取得菲律宾永久性居留权后回到银川,一桩预料不到的生意便主动找上门来。

    过去一直与“星星贸易公司”有生意来往的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供销社一名叫赵忠强的采购员,听说张曼新从国外回来了,认为他一定成了大款。在当时的人们眼里,仿佛只要跨出国门,沾上“洋气”,一夜之间就身价倍增。况且,对于张曼新的出国,一些人传得更加邪乎,说张曼新是被菲律宾“张氏同乡会”邀请过去的,那个“张氏同乡会”是个大财团,张曼新在这个“张氏同乡会”里有个亲戚,是百万富翁。张曼新出去以后沾了大光,已经是腰缠万贯。时下,人们一切向“钱”看,有钱就腰粗气盛,神通广大,点石成金;再加上张曼新已经是“华桥”,如今的“华侨”非同以往,国家对“华侨”有不少特殊政策。因此,具有“华侨”身份的张曼新说话办事儿可能比过去更畅行无阻。

    于是,赵忠强踏进了张曼新家的门坎。

    “请坐。”一贯对人热情的张曼新客气地让座。

    “好,好。”有些拘谨的赵忠强连连点头,满脸堆笑。

    “找我有事么?”张曼新问。

    “有,还是件大事儿。”赵忠强的表情显得很神秘。

    “那就说说看。”张曼新的神情并没有为“是件大事儿”所动,而且显得很平静。

    “是这样的。”赵忠强运运气,说出了一件的确是不算小的事情。

    赵忠强所在的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供销社,考虑到他们所在的地区与银川市有很大的商贸互补性,准备在银川市开拓商贸市场,因此想在银川市区选择一个繁华的地段盖一座集商店与办公和客房于一体的饭店。

    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供销社将“选点”的任务,交给了这个对银川市比较熟悉的赵忠强。张曼新听罢,感到这件事情虽然是件好事儿,有利于促进宁夏和内蒙两地的商贸活动,但是又觉得这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

    赵忠强似乎看出了张曼新的心思,马上嘿嘿一笑:“张经理,我能吃几碗干饭,您还不知道?所以,我只好请您出山。”

    “叫我出山?”张曼新故作不解地问一声。

    “对着哩!”赵忠强向张曼新面前一伸脑袋,“您现在不但是华侨,而且过去又在自治区党委工作,银川的地面您还不是平蹚!可我呢,一个外乡佬,谁拿正眼看我呀!”

    张曼新微微一笑:“平蹚说不上,只是多认识一些朋友。”

    “这不就得啦!”赵忠强兴奋地一拍大腿,接着把嘴对准张曼新的耳朵,压低声音,“张经理,咱们也算是老朋友了,我就有什么说什么。如果您给办成了,还能叫您白帮忙!”

    “你现在在选点上有具体目标没有?”张曼新问。

    “有,在南门外。那里准备盖一座商场,已经盖了两层,因为资金不到位给停下了,我们打算连工程带地面都买过来,接着盖一座六层高的饭店。”

    “打算总建筑面积是多少?”

    “一万三千多平方米。”

    “预计总投资呢?”

    “七百万元。”

    “这我能得什么实惠呢?”张曼新表示不解地问。

    “供销社定的条件是无偿地给您百分之五的永久性产权。”赵忠强说得很坦率。

    张曼新心里的算盘珠噼叭一响,一个不算小的数目便出现在脑海屏幕上。

    如果按建筑面积算,一万三千平方米的百分之五就是六百五十平方;如果按总投资额算,七百万元的百分之五就是三十五万元。

    这的确是块肥肉!

    但是,这么大的油水,就只是帮助把停建的商场和地皮买下来?

    事情恐怕不会这么简单吧?

    世界上的事情几乎都是得到与所付出的代价成正比。天上不会掉馅饼。唾手可得的事儿有,但要看是什么事儿又是什么人来办。像我们这种人,要办成任何一种事情都不会那么容易。有一分耕耘,才会有一分收获。

    果然,经张曼新询问,对方提出的条件比较苛刻。

    南门外的那个已经盖起两层楼的工程,不仅要按供销社限定的价格买过来,而且还要帮助办理对方从内蒙鄂托克前旗带过来的一百名营业人员上上银川市的户口。

    “这两条都是政策性很强的问题,都很难办。”张曼新表示难以胜任地说。

    “张经理,要不,我只能请您呢!”赵忠强神色紧张地注视着张曼新,那神情是生怕从他嘴里说出“办不了”三个字。

    张曼新沉吟片刻,神色庄重地说:“让我好好考虑考虑,然后再答复你。”

    “好,好。”赵忠强见张曼新没有一口回绝,庆幸地吁了口长气,“张经理,您务必帮帮我们这个忙,我知道这件事情很难办。不过,您神通广大,会有法子的。我什么时候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