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节 托马斯·张曼新名字的由来  张曼新传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第二节 托马斯·张曼新名字的由来 (第1/3页)

    在张曼新的名片和护照上,赫然写着一个“中外合璧”的名字:“托马斯·张曼新”。

    殊不知,这个奇特名字的构成却有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和一段极其传奇的经历。

    一九八六年底。

    宁夏首府银川。

    一大早儿,乌云就低低地笼罩在市区上空,呈铅灰色,使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和吉凶莫测。西北高原的风,一刮起来就像个粗鲁的莽汉,大声呼啸,肆无忌惮。看样子要下雪,可又不见雪花飘落,一副乖戾无常的样子。

    这当儿,着装考究的张曼新随同一位朋友走进位于解放东街的银川饭店。

    这座银川饭店虽然只有三层,在时下的银川市的宾馆和饭店中可谓鹤立鸡群,不仅地理位置好,内部装修也很豪华,在银川的老百姓眼里只有腰缠万贯的“大款”和身份显贵的人物才有资格登堂入室。

    “蔡先生,这位就是我向您提到过的我们银川‘星星贸易公司’的张经理。”

    “啊,张经理,您好。”

    “您好,我叫张曼新。”

    “张经理,这位就是我向您介绍过的菲律宾华侨蔡先生。”

    “蔡先生,您好。”

    “您好,我姓蔡,名志光,字孝先。对不起,我需要更正一下啦,我不是华侨,而是一出生就在菲律宾,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菲律宾公民。所以,我是一个有中国血统的华裔菲律宾人啦,或者称为华人,亦可称华胞啦。张经理,幸会,幸会。”

    在颇够档次的银川饭店一间颇够档次的客房,张曼新的朋友将他引荐给这位菲律宾籍的华人蔡志光,然后完成任务似的立刻借故告辞。

    “坐,坐嘛,张经理。”这位名叫蔡志光的菲律宾华人是个中年男子,身高有一米七〇,胖瘦适中,身穿鹅黄色西服,笔挺、精干,肤色有些黧黑。新打过发胶的倒背式发型乌黑闪亮。一副彬彬有礼和笑容可掬的样子。他操着一口广东普通话,且有意拉着长腔,舒缓平稳。显然,舒缓以表示他的老成,平稳以证实他是个有身份的人物。

    “好,谢谢。”张曼新说着在一个沙发椅上落坐。他身穿一身质地上好的深灰色西服,雪白的领口扎一条款式新颖的金利来领带,脚上一双咖啡色牛皮鞋,头发也像刚吹过风似的工整,漆眉星目,英姿勃勃,一副踌躇满志的神态。他的装束,他的表情,与室外的天气形成巨大的反差。

    “蔡先生,到宁夏来做点什么生意呀?”张曼新快人快语,目光坦率。

    “小本生意,不足挂齿啦。”蔡志光在张曼新左面的沙发椅上坐下,目光幽幽地征询道,“张经理,要不要沏杯枸杞茶喝喝呀,这可是你们宁夏的特产,生津滋阴,养神健脾啦!”

    “蔡先生,您不愧是个生意人,刚来不久,就把我们宁夏的特产说得头头是道。”张曼新不是恭维,而是夸奖。

    “过奖了。对于我们生意人,信息就是财富啦,是不是,张先生?”蔡志光说着得意地一笑,“我还知道你们宁夏有红、白、黑、黄、蓝五色土特产系列,什么中宁药材枸杞啦,什么盐池同心甘草、贺兰石啦,什么同心海原发菜啦,什么同心滩羊皮啦;我还知道你们宁夏是中国著名的裘皮羊产区,平原灌区滩羊二毛皮和中卫香山沙毛山羊皮为裘皮佳品啦;还有灌区的莲藕、黄河的鲤鱼及中宁的沙枣啦!”他几乎一口气把宁夏的特产如数家珍地倒背如流,使人听了觉得他哪里是什么菲律宾的华人,而分明是宁夏名特优产品贸易集团的总经理。

    张曼新听罢,心中油然产生一种敬佩:不是说这个蔡志光是第一次来宁夏么,而且又是刚到没几天,他怎么掌握了这么多的情况呢?看来此人决非等闲之辈!

    下意识地注视着张曼新神态的蔡志光突然来了个直瞄直射:“张经理,听说您想出国发展?”

    “是。”张曼新爽快地答。

    “想到哪些国家?”

    “还没有具体目标。”

    “到我们菲律宾怎么样?”

    “好呀。”

    “如果张经理相信我,去菲律宾的事儿就包在我身上了。”蔡志光来了个大包大揽。

    “谢谢。”张曼新接着直言不讳地问,“蔡先生,恕我冒昧地问一句,要办好菲律宾的居留需要多少钱?”

    “好说啦,刚才介绍你来我这里的朋友,既是你的朋友,也是我的朋友,我们彼此朋友的朋友自然也是朋友啦。”蔡志光的话像他的广东普通话一样绕嘴,显然有卖弄语法的成分。

    张曼新深知商界的“规矩”。于是便说:“蔡先生初次到银川,一定还没有抽出时间来游览银川的名胜古迹。上午我陪着您转转,中午略备薄酒,一来为蔡先生接风洗尘,二来也算尽地主之谊。”张曼新说着站起身来,微微一躬身,随之做了个“请”的手势。

    “不好意思啦。”蔡志光一面说着“不好意思啦”,一面却没有不好意思地走出客房。

    张曼新叫了辆出租车,并告诉司机驾车沿解放西街、银新南路、满城南街至新城东路、西夏东路、怀远西路、怀远东路,复又经西夏东路拐向银新北路飞行,显然他是想让蔡志光饱览一番银川的市容。

    嗣后,出租车在享誉中外的海宝塔近处停下。

    “哇——”蔡志光开门下车,反头仰望着高耸入云的巍峨宝塔,惊异得不禁大叫一声。

    这座气势非凡的海宝塔,俗称北塔,相传为公元五世纪前建造,塔身为砖砌楼阁式建筑,通体高五十多米,连同塔座为十一层,九层以上未开券门。塔的每个平面呈方形,每边正中设券门,并微微向外凸出。整个塔体线条疏朗,觚棱秀削,高势孤危,矗立云霄,在我国数千宝塔中独树一帜。塔体内置有木梯可以攀援至第九层,登高眺望,莽莽贺兰山,滔滔黄河水,浩浩大漠,白云似的羊群,尽收眼底。

    “蔡先生,有没有雅兴登塔一观?”张曼新想尽量满足蔡志光的兴致。

    蔡志光抬腕看表:“时间不早了,下午我又约了朋友谈事情,来日方长,以后有时间再来玩一次啦。张经理,您说呢?”

    “好呀,只要蔡先生能够尽兴。”张曼新将蔡志光让进出租车,自己坐在司机旁的座位上,“砰”地一关车门,“去阿拉善饭店!”

    这一顿午餐,一色儿的宁夏风味。其美味佳肴,可谓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山上爬的,几乎倾其所有,丰盛有加。

    蔡志光一连打着饱嗝,拿起餐巾一擦油光光的嘴巴,醉眼惺忪地向张曼新一伸脑门,极其诡秘地压低嗓音:“张经理,我给你开个最低价,从给你发邀请到办下的菲律宾的长期居留,总共收你五万港币。这个数,我敢说,只是‘蛇头’价码的二分之一。怎么样,张经理,我姓蔡的不是狮子大开口吧?”

    “行!”张曼新立刻表示同意。因为他事先对出国的行情有所了解,蔡志光要的价码的确不高。

    “不过——”蔡志光卖关子似的拉个长腔,表示亲昵地一拍张曼新的肩胛,“老兄,咱们既然成了朋友,就直话直说,等我给你发了邀请,你先付给我二万二千港币,剩下的部分等到了菲律宾我给你办下长期居留,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怎么样?这样你就可以放心啦!”

    “好呀!”张曼新的回答声音嘹亮,显然他认为蔡志光的确“够朋友”。

    “蔡先生,不知以什么名义给我邀请?”张曼新问道。

    蔡志光点燃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又“噗”的一声喷出,湍激的烟云呈固体状直冲张曼新的脑门子,这颇为不雅的情态证明他委实已有几分醉意,不是人说“酒后吐真言”么?蔡志光的话也显得十分诚恳:“我们是朋友啦,自然不能有半点闪失啦。在菲律宾,有个很大的华人社团,叫‘张氏同乡会’,这个同乡会的会长与我是莫逆之交。你姓张,用‘张氏同乡会’的名义给你发邀请,可以说是珠联璧合,到菲律宾也是畅通无阻啦!”

    “谢谢。”张曼新兴奋地站起身来,向蔡志光一伸手,“那咱们就一言为定。”

    蔡志光随之挺身而起,抬臂握住张曼新伸过来的手:“用中国的话说,就叫驷马难追啦!”

    “蔡先生,请,我送您回银川饭店。”

    “不好意思啦。”

    张曼新将蔡志光送到银川饭店,晚饭时回到家中,兴致盎然地将出国的打算告诉妻子朱宝莲。与其他女人一样考虑问题大多是逆向思维的朱宝莲忧心忡忡地提醒张曼新不要轻信蔡志光的话,应该想方设法对蔡志光的底细了解清楚后再做决定,但她见张曼新主意已决,也就没有执意阻拦。

    此刻的张曼新,的确已经把出国闯世界的向往变成不容改变的决心。

    那么,是什么动因促使他撇下家小孑然一身地要出国闯世界呢?

    张曼新在谈及这个问题时,觉得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句话两句话难以说得清楚。但概括起来为:“一,好男儿志在四方;二,宁肯轰轰烈烈地闯世界去死,也不愿窝窝囊囊所谓热土难离地活;三,取得国外长期居留权,来去自由,活动的空间会大大拓宽;四,万变不离其宗,既要赚更多的钱,改变自己也改变家庭的命运。”

    应该说,张曼新的这些想法实实在在,既没有讳言,也没有矫饰。

    不久,蔡志光果然通过菲律宾“张氏同乡会”给张曼新发来邀请函。

    “给!”张曼新接到邀请函,立刻把二万二千港币拍给蔡志光。

    “张经理果然是个爽快人。”蔡志光收下张曼新如数交付的港币,脸上泛着一副讳莫如深的笑容,不知是夸奖还是告诫地拍拍张曼新的肩膀,“记住,我帮你办下签证后,经香港启德机场,直飞马尼拉。在马尼拉你跟着接你的人走就行了。好,张经理,我在马尼拉恭候你啦!”蔡志光与张曼新郑重地握了握手,转身步态从容地离去。

    几个月后,手持蔡志光给办好赴菲律宾签证的张曼新充满自豪地由深圳经罗湖桥到香港启德机场,生怕发生变故的他立刻登上飞往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飞机。

    张曼新步下舷梯,立刻像跳进蒸笼里。明晃晃的阳光像万千箭镞刺得头皮和眼睛生疼;停机坪的混凝土地面如烧红的饼铛热烘烘地烫脚;远处的椰子树蔫不拉叽地耷拉着脑袋,低垂的叶子一动不动;天热而无风,一走动就大汗淋漓。张曼新手搭凉棚,眨眨被汗蜇得热辣辣的眼睛,朝候机厅方面一瞧,见一个小青年手举一块牌子,牌子上用歪歪扭扭的汉字写着他的名字,便步履匆匆地奔过去。

    “您是……”

    “您是张先生吧?我叫阿虎,是蔡志光先生派来接您的。”名叫阿虎的小青年操着一口福建普通话。

    “啊,您好。”

    张曼新一打量这个名叫阿虎的小青年,个子不高,却长得墩实,加之肤色油黑,看上去像个四四方方的钢锭。

    “张先生,您的护照呢?”阿虎问。

    “在我衣袋里。”张曼新答。

    “拿给我看看。”

    “给!”

    阿虎看罢张曼新的护照,立刻说:“你这护照上的签证是假的!”

    “这怎么可能呢?”张曼新闻听一惊,急忙申辩,“这护照的签证是蔡先生给办的,我的护照没叫任何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