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六零章 故意留下的后门  我成了仁宗之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九六零章 故意留下的后门 (第2/3页)

已经贯通了云州到奉化州的通道。

    而北部出燕山,那还是大辽的疆域。任何人都想不多,自己会率领本部人马向西······

    萧垯不也偏偏就向西了。

    因为他知道,宋国这一战不仅仅是收复燕云,就是向北逃到中京,逃到大定府,也终究逃不掉宋国的大军攻伐。

    南京道一战,由于陛下的先行逃跑,已经让宋国把大辽的脊梁打断了,从此后,大辽的骑兵已经很难在鼓起与宋国一战的勇气。

    并且,大辽的皇帝陛下不死,皇族和后族的队伍不灭,宋国就不会善罢甘休。

    这时候向北凑热闹,纯粹就是取死之道。

    所以,在决定逃窜的第一时间,萧垯不也就选择了逐鹿山。

    那时候,宋国的北路军已经越过逐鹿山了,整个逐鹿山也就在固定的关隘有守卫。

    萧垯不也对逐鹿上很熟悉,知道哪些路径可以避开常规的行军线路。

    于是,他就躲在了逐鹿山的山坳里,等待着宋国大军的松懈。

    虽然奉化州和归化州已经被宋国占领了,但是,宋国从西北出兵,从云州出兵,目的都是在南京道对大辽形成包围。

    萧垯不也估计,宋国对于奉化州和归化州的统治,绝对不会像南京道析津府那些州府郡县一样,只会是一种名义上的占领,还来不及做治理方面的事。

    同时,因为宋国西北军和云州军是自奉化州、归化州一带向东进发了,也是一路打过去的,这一路的大辽军伍基本被清除干净了。

    所以,在奉化州和归化州一带,宋国不会留守太多的军伍,这是他萧垯不也的机会······

    萧垯不也知道,大辽的西北招讨司驻地,也就是可敦城,因为防卫西北的原因,祖例规定,任何时候不得少于十万匹战马和精骑。

    即便是宋国的西北军,也不曾染指可敦城······因为宋国的西北军出征,战略目标是对南京道的大辽军伍围剿。

    这也让如今的可敦城,成为了大辽唯一剩余的生力军。

    只要转战奉化州、归化州向北,他萧垯不也就可以抵达可敦城,并以可敦城为基点,召集整个大辽西北招讨司的各方力量,意图后事!

    大宋在析津府周边的清剿应该要告一段落了。

    这近一个月的清剿,总计剿灭有图腾纹身的契丹人约五万七千余。这就是说,除了正面战场,大宋又歼灭近六万的北辽主力骑兵。

    整个清剿行动,基本上将整个南京道都过了一遍,应该不再存在成建制的北辽残兵了。至于那些游兵散勇,就看汪洋的南京道子民,能不能在特定的诱惑下,完成最终的清剿了。

    这时候,大宋的前线朝廷,开始酝酿下一步越过燕山的进攻目标了。

    “报······”

    多久没有这样的急报了,一时间让整个中军宫帐都静了下来。

    “报······奉化州驻防队伍急报,昨日,有近三万北辽骑兵通过奉化州境内,向北进军。该北辽骑兵均为一人双骑的配置,并未对我奉化州发起攻击。”

    “考虑敌我双方的战力悬殊,奉化州驻军并未出击,只是固守奉化州城。”

    传令兵后面的话,没多少人往心里去。奉化州留守的驻防军不足三千,就是一种宣示主权的意思,并不需要他承担截杀北辽残兵的任务。

    特别是这种成建制大批队伍。

    所有人都在想,这部分北辽精锐骑兵的出处······

    “北辽还是有高人呀!”

    赵曦看着整个南京道的沙盘,由衷的赞叹。确实,有这样的奏报,再结合整个南京道的沙盘,赵曦不难想到事件的始末。

    人家很聪明,根本不攻击大宋的驻军,纯粹就是路过。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低敌意,还能避免大宋的烽烟传讯,以至于招来大批宋军的围剿追击。

    “在河北道战场开始之时,人家瞅准时机退出战场。当我方所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