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四五章 这犹豫要不得  我成了仁宗之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第四四五章 这犹豫要不得 (第1/3页)

    接下来是固定的一套程序,不管是夸街,还是琼林宴,赵曦没有再出幺蛾子…~或许政事堂是这样认为吧。

    人习惯遗忘,赵曦懂。他就是有诸多的想法,也没想过一个接一个的去考验臣工们的耐力。

    隔一阵来这么一下,在臣工们心里承受边缘,永远不激怒他们,慢慢的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灌输给他们,这才是赵曦的想法。

    国朝百年,士大夫是怎样的三观,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尽管赵曦对自己控制朝堂的能力还算满意,可依然没急躁。

    做一个调停者,比与整个士大夫阶层对立要轻松很多。

    政治,从来就不是针尖对麦芒,循序渐进,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各种变革……这是赵曦的策略。

    各种各样的经验教训,后世太多了,赵曦懂得。

    朝堂进入一个相对平稳期,也不是无所事事。

    新科进士的安置,历来都不算是小事。国朝官员升迁的考评、磨堪、举荐……是一个完整而繁琐的流程,从地方官,到朝堂诸司,参与者颇多。

    所以,新科进士有怎样的开端,对于未来仕途有很大的区别。赵曦没关注这些,他需要看着政事堂相公,和六部九卿的主官就行,太多了照顾不过来。

    紧接着就是农时,就是这样安排的,每年科考结束,就是农时了,似乎取士就跟种庄稼一样。

    这些年,有安南等国源源不断的粮食供应,国朝应该没什么饥谨之忧,但农事,依然是国朝的头等大事。

    农桑为本,这话在各种各样的奏折里都能看到。

    也是,民以食为天嘛,即便是到了后世,农业也是第一产业。历朝历代,能解决百姓肚子问题,就不会有大的社会动荡。

    这也是赵曦年少时,就先从安南入手的原因。

    没有后世那些高产的农作物,没玉米、没土豆,更没有后世那个创造奇迹的杂交水稻圣人,他能做的,就是另辟蹊径了。

    后世有记载,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安南那一带,都是水稻主要供应国。

    打通了跟安南的粮食通道,激发安南人种粮热情,确保国朝粮食供应,这是双赢的事。

    这是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