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六章 奇怪的道士  禁地密码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三十六章 奇怪的道士 (第3/3页)

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说了,道士不明所以,还在这时候捣乱:“前辈,您别听记者胡说,咱虽然是个道士,可也是个紧跟时代潮流的道士,来,您老人家先下来,他不教您,我教……”

    看着道士那一脸谄-媚的笑容,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心中暗骂,心说老子不管了,爱咋咋地吧!

    道士成功的将老龟从他头上忽悠了下来,然而当他看到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后,他差点跳了起来。

    老龟问怎么了,道士一脸的尴尬,压低声音对老龟说:“那个,前辈,记者说得不错,这确实不能订,我刚才弄错了……”

    “什么?”老龟顿时就火了,道士连忙解释:“前辈,前辈,您听我解释…预订的不是这个软件,您先退出来……”

    “放屁,你休想忽悠大爷,这些字虽然古怪,大爷却也分得清,这几个字分明是:快餐三百,包夜五百,你当大爷我瞎了不成?”

    我们乘坐的这辆大巴人并不多,由于老龟的存在,我们特地挑了附近没人的位置,然而老龟这一声嚷嚷声音极大,车里的人顿时都听到了那句‘快餐三百,包夜五百’,全都转头看向了我们。

    与我们隔了三排座位的林巧儿和医生也都神色怪异的转过头来,没有人会想到说话的是只乌龟,车里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了我和道士身上,我想要是此时地上有一个坑,我会毫不犹豫的钻进去,这他娘的实在是太丢人了。

    ……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等道士满头大汗的教会了老龟打字后,总算把这位爷给打发了,接着刚才的话题,道士和我说起了一些和茅山相关的过往。

    茅山是神州的一座道教名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地处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被道家称为“上清宗坛”,自古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誉。

    茅山,其实是两座仙山合起来的名字,两座山分别为三茅山与句曲山。

    相传在汉代汉元帝时期,陕西咸阳一带有三兄弟,兄长茅盈,二弟茅固,三弟茅衷,此兄弟三人看破红尘,写下“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的感叹,于是寻找仙山隐世修道。

    兄弟三人走遍各大名山大川,最后于黄海之滨,见一高山,林木参天,绿荫蔽日,芳草如茵,香茅遍地,颇有人间仙境之韵。

    三人为此地之灵秀所吸引,于是选定此山作为问道之地,从此修道养性,采药炼丹,济世救人。经过多年的修炼,三兄弟终成正果,名列仙班,留下了无尽的传说。

    由是,后人于此兴建三茅道观,奉这三兄弟为三茅真人,称此山为三茅仙山。其后慕名来山求医问道者不计其数,当时啊,江南句容一带正好在流行瘟疫,人们听说江北茅山有三茅真人道法高超,医术高明,能治百病,便有人前往请其出山济世。三茅真人慈悲为怀,欣然前往,住在了句曲山华阳洞,治愈了无数感染瘟疫之人。

    后来三茅真君仙逝后,人们感恩戴德,于山顶建立道观,塑像供祀。此后,句曲山改称南茅山,江北三茅山改称北茅山,简称茅山。

    此后,东晋著名方士葛洪于茅山抱朴峰修炼,杨羲、许谧也在此著立《上清大洞真经》,并创立了别具南方特色的教派--茅山上清派。

    真正继承并将茅山发扬光大的人是陶弘景,这个人我们之前也提到过,在神州有迹可循的羽化成仙者里,就有他的名字。

    此人继承杨羲、许谧所传上清经,悉心搜求上清经失散的部分,编纂了专门记述上清派早期教义、方术及历史的《真诰》、《登真隐诀》以及《真灵位业图》等二百余卷道经,弘扬上清经法。

    经他及众弟子数十年的苦心经营,上清派茅山宗渐渐开始成为了一个组织完备的教派,并在之后的岁月里发展到了顶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