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9章 生不逢时  帝国争霸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209章 生不逢时 (第2/3页)

步,特别是舰载机大型化,“增强型航母”没办法小型化。

    只是,相对于增强作战能力,更加得控制建造成本。

    道理也很简单,如果太昂贵,不如建造作战能力更加完善的大型航母。

    其实,这也是帝国海军在设计阶段提出的唯一要求。

    在“替代型航母”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军舰的设计标准提高生存能力,并且把建造成本控制在“替代型航母”的150%以内。至于具体的性能指标,比如载机数量与持续作战能力可以略微降低。毕竟“增强型航母”也主要在后方活动,能够方便的获得补给,不存在得独当一面的需求。

    按最初的设计方案,“增强型航母”也就是通过牺牲载弹量、载油量,并且缩减机库面积来增强生存能力。简单说,也就是利用节约下来的吨位来增强舰体结构强度,避免采用稀缺的高强度合金钢。

    关键,其实就是建造军舰必须用到的高强度合金钢。

    别说是在梁夏帝国,放眼全世界,军用标准的高强度合金钢都是战略物资。不止是建造战舰需要,其他武器装备也需要,比如陆军的主战坦克。即便是作战飞机,部分零件也是由高强度合金钢制造,比如起落架。

    在进入战争状态后,包括高强度合金钢在内的战略物资,全都纳入了分配体系。

    显然,不是说想要多少就能得到多少。

    只是,用普通钢材替代,必然会导致结构重量增加,从而对性能产生影响。

    按照最初版本,“增强型航母”的载机数量减少到了36架,也就是4个半中队,载油量与载弹量都减少了四分之一,续航力降低到5000海里,持续作战能力仅5天,还无法为舰载机提供全面维护。

    当然,这也跟其他性能指标提升有关。

    比如为了让航速达到30节,而且在动力系统超负荷运行时达到32节,必须采用功率更大的燃气轮机,导致耗油率提高,还占用了更多的内部空间,也就只能缩小弹药库与燃料库等舱室的尺寸。

    可惜的是,该方案依然没能获得批准。

    不是因为性能太差,而是没有配套的产能,即能够建造中型航母的造船厂都没有控制的船台可用。

    关键还有,帝国海军对“增强型航母”的需求并不是很迫切。

    以当时的情况,帝国海军在东望洋方向上,至少需要用2年时间进行部署调整,然后才有望发起战略进攻。前期的进攻行动,以攻打岛屿为主,投入的作战力量不会太多,现有的特混舰队已经足够。再说了,纽兰海军已经被击溃,短期内难以构成威胁,舰队决战的可能性并不大。

    此外,帝国海军在近期的主要战场其实是在梵炎洋。

    简单的说,也就是支持南方次大陆那边的作战行动,包括封锁梵罗国,阻止纽兰共和国为其提供军事援助。

    因为帝国海军在梵炎洋上有很多军事基地,比如在梵炎洋中心位置的迪戈基地,所以对帝国海军来说,面向梵炎洋作战,对舰队的要求反到不太大,主要依靠岸基航空兵,以及掩护运输船队的护航舰队。

    从这个角度看,帝国海军最紧缺的其实是用于护航作战的“替代型航母”。

    正是如此,在“替代型航母”大批量建造之时,“增强型航母”迟迟没有上马。

    不过,这并非坏事。

    等到帝国海军需要“增强型航母”的时候,高强度合金钢的产能提升了十几倍,不再需要为建造材料犯愁。

    关键还有,建造成本因此大幅度降低。

    当然,帝国海军也对“增强型航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往简单说,也就是以中型航母的吨位,获得相当于超级航母60%的战斗力,填补大型航母不足产生的空缺。

    显然,帝国海军把“增强型航母”当成了大型航母的替代品。

    其实,这也是必然结果。

    道理也很简单:超级航母太昂贵,不但没法大批量建造,巨额的维持费用也让帝国海军难堪重负。

    哪怕是在战争时期,帝国海军也不可能无限制扩充舰队规模。

    再说,并非任何战斗都需要出动超级航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