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2章 抢先攻击  帝国争霸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192章 抢先攻击 (第2/3页)

半径也就只有这么远。

    如果考虑到时间敏感性,也就是常说的时效性,再远也没有意义。

    只是,F/A-18D根本就不是隐身飞机。如果是在中高空飞行,那么在很远之外就会被敌人的预警机与防空战舰发现,然后遭到战斗机拦截,或者是遭到防空导弹攻击,同样无法突破舰队防空网。

    针对这个问题,除了要在战术上取巧之外,还要在技术上下功夫。

    按照安排,这些F/A-18D在到达侦察海域之后,都降低到超低空,尽量把飞行高度控制在50米以下。

    这个高度,已经处于防空战舰的探测盲区。

    即便是预警机,对超低空目标的探测距离也不会远到哪里去,通常在300千米左右,而且受到海面反射产生的干扰,识别与锁定距离都在200千米以内。如果天气太糟糕,还会进一步缩短。

    不过,这不是关键所在。

    每架F/A-18D挂了两具任务吊舱,其中的一具搭载的是光学侦察设备,另外一具是电子对抗吊舱。

    该吊舱内,有一套完整的电子侦察与对抗设备。

    关键还有,这套设备不但能探测到防空战舰搭载的对空搜索雷达发出的电磁波,对预警机也一样。

    其实,这就是一部雷达告警设备。

    依靠这套设备,侦察机能及时知道是否被敌人发现,并且在遭到攻击之前进行规避。

    此外,还能够根据截获的无线电信号,对敌人的探测平台做出大致判断,比如是不是防空巡洋舰。

    要说的话,被动探测本身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侦察手段。

    其实,就是靠这种侦察吊舱,那架F/A-18D才及时的发现预警机,并且沿着预警机的探测边缘渗透了梁夏舰队的防空圈,在继续向西南方向飞行的时候,遇到了那艘“青州”级防空巡洋舰。

    到这一步,已经足够了。

    “青州”级是梁夏海军,乃至全球最先进的防空巡洋舰,跟纽兰海军的“提康”级旗鼓相当,准确说还要强大一些,主要是采用了全新的舰体,而不是像“提康”级那样,用驱逐舰的舰体凑合。

    关键就是,“青州”级的数量并不多。

    在大战爆发前,服役的也才20多艘,全都编在航母战斗群里面,负责为航母提供直接掩护。

    也就是说,在那艘“青州”级附近肯定有一艘航母。

    用防空巡洋舰引开敌人的侦察机?

    显然是想多了。

    第六十一特混舰队的指挥官再是厉害,也没法未卜先知,也就是提前知道有侦察机在朝这边飞来。

    再说,如果真知道,那就更不应该把防空巡洋舰支走了。

    在舰队防空作战中,像“青州”级这类防空巡洋舰,拥有不可取代的价值。不止是配备了先进的雷达,以及强大的防空导弹,还跟完善的指挥系统有关,也只有防空巡洋舰能够有效的指挥舰队防空作战。

    其实,在防空巡洋舰大型化之后,航母就不再指挥防空作战。

    正是如此,在收到报告之后,斯塔克没有耽搁,立即就下达命令,取消第二轮侦察,准确说是让第二批侦察机暂时留下,首先让执行攻击任务的舰载机,以及护航战斗机做好起飞准备。

    因为在拟定计划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斯塔克做的调整,并没打乱航空部门的作战安排。

    需要做的,也就只是把执行侦察任务的F/A-18D拖到飞行甲板的后面,然后让停在待命区与机库里的A-6D与F-14B加油装弹,并且按最高出击强度的顺序,在飞行甲板上面排好队伍。

    这套作业,至少要一个小时才能完成。

    主要就是,A-6D与F-14B是重型舰载机,加油与装弹需要大量时间,而“尼兹”级上总共才6座综合补给站。

    要说的话,这也是“尼兹”级的头号缺陷。

    因为基础设计是来自“纽兰”级,而且纽兰海军缺乏使用航母的经验,所以在“尼兹”级上,只配备了6座综合补给站,一次只能够为6架舰载机服务,而且位于降落区的两座还受到限制。

    等到“尼兹”级开工建造后,纽兰海军才发现这个问题。

    准确的说,其实是获得了梁夏海军“薛远征”级超级航母的一些情报,得知该航母的综合补给站由“陈炳勋”级的6座,增加到9座,而且从第二批次开始,在右舷的舰岛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