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2章 暗夜凤凰  帝国争霸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182章 暗夜凤凰 (第2/3页)

    纽兰空军在研制SR-71A的时候,想要获得的,其实也是截击机,而且在研制阶段一直以截击机为主。

    只是,研制截击机的难度实在太大了。

    此外,在各国的3倍音速轰炸机陆续下马之后,加上导弹的性能愈发先进,3倍音速截击机已无存在必要。

    结果就是,纽兰空军先放弃了3倍音速截击机,然后利用已经取得的研制成果弄出了3倍音速侦察机。

    必须承认,在这一点上,帝国空军做得不够好。

    因为发动机的研制进度太慢,所以在“霹雳”下马之后,帝国空军的热情也一下跌到了谷底。

    过了3年,在获知纽兰空军在研制3倍音速侦察机之后,帝国空军才翻出之前的高空高速截击机项目。关键是,经过3年的积累,几个关键的技术难题已经得到解决,发动机有了希望。

    此后,也就有了“侦-333”项目。

    虽然采用了正规军用飞机的编号,但是这并不是真正的军方编号,只是一个比较直观的研制代号。

    三个“3”代表就的是三项主要性能指标,飞行速度3马赫,飞行高度3万米,作战半径3000千米。

    可见,至少在立项之初,空军玩了借尸还魂的把戏。

    说得简单一点,当初让“双三截击机”项目下马的不是空军,而是由论议两院把持的国防预算委员会。也正是如此,在该项目下马后,空军还在为配套的发动机破款,也才有了后面的突破。

    站在帝国空军的立场上,飞得更快与飞得更高是永恒的目标。

    关键还有,三倍音速截击机所用到的很多技术,都有超前性,今后肯定能用在其他作战飞机上面。

    最有代表性的,其实就是涡喷冲压复合发动机。

    现在称为变循环发动机,而这种发动机是帝国空军第五代战斗机,也就是“战-20”的标配动力。很明显,如果当时没有投资研制复合发动机,帝国空军获得变循环发动机的时间至少要推迟10年。

    说得直接一点,用一个不算太大的项目来推动各种尖端技术,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

    不止空军,在帝国海军,也有很多类似的项目。

    此外,空军热衷于搞三倍音速截击机,也是在为第五代战斗机做前期探索,并借此确定研制方向。

    不要忘了,在研制“侦-333”的时候,两种主要的第四代战斗机都已研制成功,并且进入到量产阶段。按生产一代,研制一代的惯例,空军在“战-11A”投产之前就启动了第五代战斗机的预研工作。

    显然,在那个时代,没人知道第五代战斗机是什么样子,也才需要尝试与探索。

    可惜的是,这次明显是眼高手低。

    项目启动之后不久,帝国空军就发现,3倍音速截击机不但研制难度很大,也没有什么实战价值。

    原因也很简单,同样由空军主导的DK-10“神箭手”防空系统已经进入到定型阶段,其设计指标是能够拦截飞行速度在6马赫以内的高空目标,射高30000米,射程在100千米以上。

    此外,海军主导的DK-9,最大射程达到了160千米,改进型超过200千米。

    与这些防空系统比,3倍音速截击机不止价格昂贵,用途接较为单一,明显不适合未来战争。

    直到这个时候,空军才正式确定,“侦-333”为高空高速侦察机。

    最初几年,空军的目的并不是要研制出这种侦察机,而是利用该项目套取经费。

    后来用在“战-20”上的很多先进技术的启动资金,其实就是来自“侦-333”。

    当然,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情,在各军兵种都很常见。

    正是如此,帝国空军才一直没对外宣传“侦-333”项目,甚至一再否认其存在,以免给自己惹上麻烦。

    也就是在这几年里,纽兰空军完成SR-71A“黑鸟”的研制工作,还采购了几十架。

    直到8年之前,一架SR-71A“黑鸟”飞掠乌木岛,帝国空军才如梦方醒。

    当时,部署在乌木岛上的远程系统及时发现了“黑鸟”,而且获得了火控数据,甚至对其进行了持续跟踪,却一直没能锁定,或者说没有获得开火机会,全程目送“黑鸟”飞掠乌木岛。

    接下来的2年,“黑鸟”成了帝国空军的梦魇。

    基本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