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4章 对攻局面  帝国争霸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164章 对攻局面 (第2/3页)

默状态,此后一直在各个群岛之间奔波。不是在掩护运输船队,而是在躲避纽兰共和国的潜艇。就算还没有参与战斗,舰队也必须保持隐蔽。

    现在,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在吉尔伯特群岛附近。

    如果全速航行,能够在5天之后赶到。哪怕以巡航速度航行,也能够在9天之后到达中转岛西南。

    考虑到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已经出海半个月,而且只有1艘快速战斗支援舰,以及2艘速度很慢的舰队油船,所以按9天计算更加靠谱,毕竟除2艘超级航母,其他战舰的续航力都不怎么样。

    要说的话,这也算是帝国海军的一个顽症。

    早在战列舰的时代,帝国海军的主力舰就以航程偏短而出名。

    比如,在第一次全球大战中,纽兰战列舰的航程超过10000海里,确保在战时能横跨东望洋,帝国海军的战列舰通常仅6000,最多7500海里的续航力,在远征作战的时候得带上油船。

    到第二次全球大战,这种情况并没有改善。最为典型的就是,在数次海战当中,都因为战舰的续航力不足,让舰队指挥官在做战术安排的时候处处受到掣肘,很多时候甚至得铤而走险。

    当然,这也是情有可原。

    说得直接一点,战舰的基本性能跟海军的战略使命挂钩。

    客观的讲,在第二次全球大战结束前,帝国海军其实是一支区域海军,任务范围比主要对手,即布兰皇家海军与纽兰海军小得多,主要集中在西东望洋、东南地区与北梵炎洋,主要任务是守护几条战略航线。

    在根源上,其实是帝国没有需要海军守护的殖民地,也就不存在得向远离本土的地方派遣舰队的需要。

    关键还有,在帝国海军的主要活动区域内,有众多基地与港口为舰队提供服务。

    因为暂时不存在走向全球的可能,所以在那个时期,帝国海军并不是很重视战舰的续航能力。

    到第二次全球大战后期,这种局面发生了变化。

    在需要横跨东望洋,甚至要到北夕落洋西部海域作战的时候,帝国海军才发现,战舰的续航力确实太短了。

    不进军港,一支航母战斗群从那球港到纽兰西海岸外海,需要在航行途中进行6次燃油补给,航行时间至少会因此延长48小时。把燃油补给减少3次,就能够提前1天到达。不进行燃油补给,能提前2天到达。

    在战斗中,别说是2天,有时2个小时就能决定一场海战的胜负。

    关键还有,在击败所有对手之后,帝国海军已经成为全球海洋的霸主,名副其实的全球海军。

    为了实现全球部署,战舰肯定需要足够的航程。

    可惜的是,新的难题出现了。

    导弹时代到来,帝国海军不得不承认,让战舰全都具有10000海里以上的航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是技术不行,而是太不划算了。

    就拿“青州”级防空巡洋舰来说,排水量超过10000吨,可是搭载的电子设备、舰炮与导弹、两架反潜直升机、以及其他的作战系统,总共超过了3500吨,在除掉舰体、动力系统等必要设备之后,留给燃油的余量不到1000吨,因此就算是超载,最大航程也只有可怜的7500海里。

    要往根本上讲,其实是“航程与吨位”的矛盾,或者说是“续航力跟造价”的矛盾。

    显然,在能够满足日常训练、部署与作战需求的情况下,帝国海军并不愿意为全球到达的续航力买单。

    依靠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同样能做到全球到达!

    只是,在全球大战的背景下,战舰依然需要具备足够的航程。

    在这种情况下,帝国海军只能退而求其次。

    简单的说,就是必须保证航母有足够大的航程,并且让航母搭载为护航战舰提供燃油补给的设备。

    也就是说,可以让航母在航行途中为护航战舰提供燃油补给,从而提高护航战舰与战斗群的航程。

    帝国海军的大型航母与超级航母,最大航程都在12000海里以上,“薛远征”级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6000海里。如果不考虑燃油的经济性,也没有作战任务,甚至能够使用航空燃料来提高航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