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3章 环环相扣  帝国争霸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123章 环环相扣 (第2/3页)

任突击任务的第701装甲旅之外,其他的几个旅的主战装备都由平板拖车运送。

    显然,在侦察卫星拍摄的照片上数清楚坦克的数量,对情报分析员来说并不是难事。

    此外,这份情报及时送到了伊拉克当局的手上。

    可问题是,伊拉克当局没有采信这份情报。

    当时,侯赛因认定,那是一支担任佯攻的部队,而且是沙乌地皇家陆军的部队,联军的主力在巴格X南面。

    理由也很简单,从西边突击的距离实在太远了,后勤保障的难度极大。

    依靠一条几十年都没修缮的沙漠公路,根本无法支持大军团作战。

    再说,除了沙乌地皇家陆军,哪支军队会在突击的时候,用平板拖车运送坦克?

    此外,侯赛因的靠山是迢曼帝国,而在八年的两伊战争当中,纽兰共和国一直在支持波伊国。

    要是没有纽兰共和国的支持,波伊国早已战败,至少会丢掉至关重要的低地省。

    哪怕全球大战已经爆发,侯赛因也未必愿意相信曾经的夙敌。

    正是如此,在当天晚上,也就是第5集团军确认联军主力已经渡过幼发拉底河之后,侯赛因把担任战略预备队的一支共和国卫队的装甲师派了过去,准确的说是派往迪瓦尼耶,用来支持第5集团军发起反击。

    只是,侯赛因确实是高估了第17集团军。

    虽然第171装甲旅与第177机步旅在10月1日与2日分别渡河,只不过,这2支部队都没北上,而是在巩固滩头阵地之后,径直朝希纳菲耶杀去,摆出了前去攻占幼发拉底河大桥的架势。

    此外,在2日下午,第172装甲旅也开始渡河。

    这下,伊拉克军队的处境变得非常尴尬了。

    在只有一个共和国卫队装甲师的情况之下,第5集团军只能在一个方向上发起反击,要么夺回塞马沃北面的桥头堡,要么守住希纳菲耶的大桥。凭一个装甲师的兵力,不可能两头都照顾到。

    显然,从当时的局面看,伊拉克军队应该放弃希纳菲耶。

    这样,首先就能集中兵力反击塞马沃北面的桥头堡,阻止第17装甲师的作战部队继续渡河,并围绕桥头堡打一场会战。

    其次,希纳菲耶根本守不住!

    就算没有第171装甲旅与第177机步旅从后方包抄,南岸的佯攻部队到达之后,伊拉克军队也会放弃这座城镇,以及在城镇西南方向的幼发拉底河大桥,根本不存在死守希纳菲耶的可能性。

    再说,这座大桥没有多大的价值。

    随着联军北上攻打巴格X的作战行动开始,所有部署在迪瓦尼耶南面的作战部队都开始向北回撤。

    可见,不管侯赛因是否愿意,都只能放弃南部地区。

    那么,还有必要死守这座位于南北公路干线上的大桥吗?

    不要忘了,在之前的一个多月里,伊拉克军队为了守住这座大桥,在联军的空中打击中损失惨重。

    即便到了现在,在大桥两端,都摆着上千辆坦克战车的残骸!

    关键还有,伊拉克军队只需炸断这座大桥,就能阻止在幼发拉底河南北两岸齐头并进的联军突击部队会师,从而大幅度的降低迪瓦尼耶的防御压力,确保有足够的兵力用来抵挡从塞马沃渡河的联军。

    至于向希纳菲耶突击到的2个旅,根本就不足为惧。

    道理也很简单,没有后方的支持,这2个旅迟早会因为后勤跟不上而停止前进。

    在塞马沃那边,只是依靠2座舟桥与3座浮桥,还要继续让装甲部队渡河,能够送到北岸的物资肯定非常有限。

    此外,前期主要是作战部队渡河。

    也就是说,后勤保障部队还没有跟上。

    短期之内,第17装甲师也只能从塞马沃北上,不存在绕道希纳菲耶,然后包抄迪瓦尼耶的可能。

    要说的话,做出这些判断并不是什么难事。

    可惜的是,在2日夜间,第7装甲师的前锋到达努海卜,而且连夜发起了进攻。

    这下,不管侯赛因是否愿意承认,都必须相信,纽兰共和国提供的情报没有错,联军主力在西边。

    不说别的,只是进攻之前的炮火准备,就足够证明那是一支主力装甲部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