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0章 新军事学  帝国争霸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100章 新军事学 (第2/3页)

量根本无法保证帝国海军在大战爆发之后,击败所有的敌人。

    其实,连击败纽兰海军都办不到。

    不要看帝国海军拥有的航母,超过其他国家的综合,帝国海军的战斗力更是远超所有的对手,可是这样的兵力优势,根本没法支撑大规模进攻行动,即便是维持和平时期的全球存在都非常困难。

    正是如此,在上升成为帝国的总体军事战略的时候,丁镇南提出,针对不同的假想敌采取不同的战略方针。

    对付以迢曼帝国为首的西陆集团,自然是速战速决。

    道理也很简单,对付西陆集团以地面战争为主,由陆军与空军打主力。陆军与空军在和平时期的战备水平,以及在战争爆发之后的动员速度都远在海军之上,因此有能力迅速击败主要敌人。

    其实,这个观点在几十年前就出现了。

    当时,骆沙联邦试图通过闪击战击败迢曼帝国,要不是梁夏帝国及时出兵,恐怕迢曼帝国已经完蛋了。

    骆沙联邦没能火速击败迢曼帝国,不是军事理论有问题,是实力不够。

    丁镇南提出的军事理论,跟“闪击战”有天壤之别。

    说得直接一点,闪击战是以地面进攻为主,对敌国实现军事占领达到战胜敌人,并且结束战争的目的,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地面部队,消耗很多的战争物资,并且得承受极为巨大的伤亡与损失。

    关键还有,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当初,骆沙联邦计划用一年之间击败迢曼帝国。

    即便到了战后,在西陆集团提出的几套类似的战略计划当中,也把攻占东骆沙的时间设定为一年。

    这意味着,无论如何都无法在东方集团完成战争动员之前达成进攻的战略目的。

    那么,闪击战必然演变成消耗战!

    正是如此,在第一次军事改革后,帝国就放弃了“闪击战”理论,并着手寻找新的军事学说。

    目的只有一个:解决或者避开“消耗战”陷阱。

    丁镇南提出的军事学说,其实主要靠战略打击。

    也就是说,跟上次大战时期帝国对付狭夷皇国,以及纽兰联邦与布兰王国打击迢曼帝国的战略轰炸差不多。

    通过高强度的战略打击,彻底摧毁对方的战争基础,实现取得胜利的目的。

    其实,丁镇南搞的不是战略轰炸,至少跟上次大战期间的战略轰炸存在巨大的差别。

    在上次大战中,战略轰炸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

    轰炸目标,不仅仅是军事设施与工业设施,还包括民用设施,在很多时候甚至直接针对民用目标。

    比如在轰炸狭夷皇国的时候,帝国陆军航空兵就多次轰炸居民区。

    当然,不是说这种轰炸方式无法达到战争目的。

    至少从上次大战的结果来看,大规模的战略轰炸确实是打垮敌人,并且取得战争胜利的有效手段。

    像这种不区分目标性质的大规模轰炸,存在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即耗费太大。

    在针对大型工业城市这类目标的时候,往往需要出动数百架,甚至是上千架轰炸机,一次投掷数千吨炸弹,才能达到有限的目的。如果算上消耗的燃油,以及被击落的轰炸机,就完全没有效费比可言了。

    当然,还必须考虑人员伤亡。

    一架轰炸机多的话有十几名机组成员,少的也有好几人,而且被击落之后,机组成员幸存的概率极低。

    就算成功跳伞,也多半会落在敌控区,然后被敌人抓获。

    此外就是,大规模战略轰炸,必然导致大量的平民伤亡,然后将不可避免的要面对舆论压力。

    在波伊战争中,帝国空军就因为轰炸城市,遭到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

    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只有在全面战争,而且是在完成了战争动员之后,才能够施行这种规模战略轰炸。

    在上次大战中,这一点体现得非常的明确。

    比如在完成战争动员前,针对狭夷皇国的战略轰炸,其实都是在小打小闹,基本上没有形成规模,在最初的小半年里面,还是以双发的中型轰炸机为主,到了后期才让重型轰炸机登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