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7章 防空中坚  帝国争霸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87章 防空中坚 (第2/3页)

高。

    如果降低对雷达的要求,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帝国海军才决定,不再强调使用有源相控阵雷达,可以接受性能差一些的无源相控阵雷达。

    当然,这个“差一些”也只是跟有源相控阵雷达比。

    跟过去的机扫雷达相比,无源相控阵雷达依然非常先进。

    只是,之前耽搁的时间,肯定追不回来了。

    要命的是,大批在大战结束后建造的防空战舰,到了即将退役的时候,帝国海军急需新的防空巡洋舰。

    按照帝国海军在当时提交的报告,需要在10年之内建造40艘防空巡洋舰,用来替换退役的老旧防空战舰。如果把设计与建造时间算进去,就要做好在4年到6年之内建造40艘防空巡洋舰的准备。

    显然,这根本就办不到!

    结果就是,帝国海军不得不对一批老旧战舰进行现代化改进,把服役的时间延长10年到15年。

    关键依然是抓紧建造新式防空巡洋舰。

    对雷达系统的要求降低,也意味着可以采用更小的舰体。

    正是如此,帝国海军也只能因陋就简,由浦州的海军舰船设计院,用了不到6个月就完成了总体设计。

    因为造价非常低廉,甚至可以说便宜,所以该方案在论议两院立即获得了批准。

    这就是“青州”级,全球首种配备相控阵雷达的巡洋舰,也是帝国海军在战后建造数量最多的巡洋舰。

    要说的话,“青州”级还是帝国海军在战后建造的吨位最小的防空巡洋舰。

    其满载排水量,只有可怜的11600吨,比不上重巡洋舰,更别说跟大战期间那些大型巡洋舰相比。

    为了有面积更大的甲板,安装更多高射炮或者防空导弹,好给航母提供足够的掩护,帝国海军在战后建造的防空巡洋舰,就从来没有限制与控制过吨位,满载排水量全都在20000万吨以上。

    哪怕是那些在设计的时候定型为驱逐领舰,后来升级为巡洋舰的,也高达15000吨。

    这11600吨的体量,根本不够看。

    很简单,“青州”级本身就是海军的备胎。

    其实,在动工建造之后,帝国海军也没有把“青州”级当成主力看待。

    以当时的情况,帝国海军依然希望在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技术成熟之后,能够建造性能更强大的防空巡洋舰。

    关键就是,在设计“青州”级的时候,基本是一切从简。

    比如,原本配套研制的,用来照射目标的X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就因为资金不足,其实是技术不够成熟而不得不取消。因为无源相控阵雷达没法进行火控照射,所以只能为“青州”级配备4部X波段照射雷达。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即便是采用分时照射引导技术,也就只能同时控制16枚导弹拦截8个目标。

    这个数量,其实不算多。

    按帝国海军的编制,一支航母战斗群最多就只有2艘防空巡洋舰,而且要承担几乎所有远程防空任务,因此按照对付30枚反舰导弹计算,一艘巡洋舰至少要具备同时拦截15个目标的能力。

    帝国海军之前设计的防空巡洋舰,都有16条火力控制通道,“青州”级仅此一半。

    此外,“青州”级配备的是射程只有120千米的DK-8“逐日”中远程防空导弹,而不是射程达到200千米的XDK-9。同样是受舰体尺寸的限制,“青州”级只在前后甲板上各安装了一套双联装发射系统,且一次只能发射4枚导弹。虽然其再装填时间仅为15秒,但是火力密度显然是严重不足。

    也就是只有2部发射架,才只设置了4部照射雷达。

    在设计的时候,为了把排水量降低100吨,甚至放弃了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如果不是部分高级将领军坚决反对,并且赶在动工建造之前让设计院修改了方案,在舰尾平台上安装了两套反舰导弹发射装置,“青州”级很可能成为帝国海军第一种,甚至是全球第一种不具备制海作战能力的巡洋舰。

    不过,这并不是完全的没有道理。

    舍弃反舰导弹,其实是为了保住更重要的反潜作战能力。

    对帝国海军的战舰来说,制海作战从来都不是主要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