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0章 失之东隅  帝国争霸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80章 失之东隅 (第2/3页)

根本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所以该项目在造出4架工程原型机之后,以成本控制失败,存在不可克服的技术障碍,战术价值不够明显等原因下马。

    现在,这4架绰号“霹雳”的轰炸机,是帝国空军博物馆等4家大型军事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其实,帝国空军还对“轰-10A”寄予厚望,认为超低空突防有发展的潜力。

    可惜的是,超低空突防也是死路一条。

    也就是在轰炸机上连番碰壁,连续多个项目因为各种原因而下马,帝国空军才被迫另起炉灶,在弹药上下功夫。

    由此,才有了巡航导弹。

    可问题是,巡航导弹实在太贵了,在全面战争当中根本消耗不起,肯定不可能用来取代传统炸弹。

    因为太贵,所以巡航导弹不可能成为主要打击武器。

    相对而言,各种廉价的制导炸弹,比如使用高精度激光陀螺仪的惯性制导炸弹,更加有发展潜力。

    此外,帝国投入巨资打造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而且采用的是格外复杂的子母卫星体系,还把价值巨大的母卫星部署在反导导弹无法到达的中高轨道上,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希望利用这套系统提高战略轰炸的效率,或者说降低成本,比如用卫星导航取代其他复杂与昂贵的制导设备。

    不说别的,帝国空军正在研制的几种靠卫星导航的精确制导炸弹,空军订下的目标价格都在1万金元以下,而且明确要求使用现有的炸弹,准确说是开发用于非制导炸弹的低成本制导套件。

    这么做,其实就是因为巡航导弹太贵了。

    在全面战争中,进行大规模战略轰炸,能够依靠的依然是轰炸机,主要使用的仍然是廉价的炸弹。

    这意味着,轰炸机依然得冒险突破防空网。

    虽然精确制导弹药,能够大幅度提高轰炸效率,理论上能提高上百倍,从而降低对轰炸机的依赖程度,比如以往需要出动100架轰炸机才能完成的轰炸任务,使用精确弹药之后或许只需要出动1架,但是这并没有改变轰炸机容易遭到拦截,也特别容易被防空导弹击落的现实。

    在波伊战争中,面对并不强大的波伊防空部队,帝国空军损失了上百架战略轰炸机。

    要说的话,这几乎给战略轰炸机判了死刑。

    超过1%的损失率,在全球大战当中,根本就承受不起。

    不止是轰炸机非常昂贵,如果飞行员的阵亡率太高,等到轰炸机生产出来,恐怕都没有飞行员能驾驶升空。

    其实,也就是这些现实问题,倒逼帝国空军寻找提高轰炸机生存率的办法。

    在进行了几次不太成功的尝试后,帝国空军总算找对了方向。

    要说的话,“攻-11”更像是隐身技术的验证机。

    “轰-X”项目与“攻-11”项目几乎同时启动,在权衡利弊之后,帝国空军决定优先发展“攻-11”。

    道理也很简单,在“攻-11”飞起来之前,没有人知道如何才能实现雷达隐身,也没有人清楚“隐身”的军事价值。其实就算在“攻-11”首飞后,也有很多人对隐身技术抱怀疑态度。

    这种局面很快就出现了转变。

    在参与斯里兰卡的评判行动之前,“攻-11”就用行动证明了自身价值。

    在新历145年的联合军事演习中,4架“攻-11”在没有事先告知的情况下,成功的“摧毁”演习双方的司令部,而且没有被演习双方发现。“隐身”的军事价值,在这次演习中崭露得一览无余。

    不然,帝国空军也不敢在第二年,派遣“攻-11”明目张胆的去斯里兰卡平叛。

    其实,也就是在新历145年,“轰-X”项目进入快车道。

    当时,帝国的航空企业,特别是几家主要的军用飞机制造厂,已经通过“攻-11”对雷达隐身有了清楚的认识,还在“攻-11”的测试飞行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并着手寻找解决方案。

    严格说来,“攻-11”的隐身性能其实并不完美。

    在八个特定方向上,“攻-11”反射的雷达信号不但没有减弱,还有所增强,因此要尽量避免让这些方向对准敌人的雷达,至少不能长时间对准敌方雷达,从而对任务规划与飞行员的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