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4章 冲锋在前  帝国争霸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64章 冲锋在前 (第2/3页)

军才认识到了野战防空系统的重要性。

    说得简单一点,空军掌握的制空力量,不管是性能先进的战斗机,还是射程很远的区域防空导弹,在对付以树梢高度飞行的武装直升机的时候,都显得力不从心,或者说根本就够不着。

    这下,对付武装直升机的重担落到了陆军的野战防空系统上。

    其实,在波伊战争期间,帝国陆军航空兵损失几千架直升机,早已经证明,小口径高射炮对低空目标有足够的威胁。

    正是如此,帝国陆军才投入巨资,研制了以小口径高射炮为主的野战防空系统。

    这就是“FP-95A”式自行高射炮。

    这种与ZT-99A几乎同时服役的自行高射炮,是帝国陆军耗费近20年功夫搞出来的精品之作。

    其实,FP-95A可以看成是“石勒喀”的现代化版本。

    在波伊战争的后期,帝国陆军缴获了数台基本上完好无损的“石勒喀”自行高射炮,并且进行了测试。

    以当时的标准,“石勒喀”算得上非常先进的野战防空系统。

    当然,也存在很多问题。

    最突出的,其实是欠缺火控系统,独立作战能力比较差,对付高速目标的时候显得力不从心。

    此外,23毫米炮弹的威力明显偏弱。

    针对这些问题,帝国陆军确定了自行高射炮的性能标准。

    与“石勒喀”相比,FP-95A使用的两门30毫米高射炮,而且跟“直-10A”上的机关炮同型,弹药能完全通用。也正是如此,“FP-95A”具备摧毁轻装甲目标的能力,能够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最突出的,仍然是火控系统。

    FP-95A有一套相当完整,甚至可以说是奢侈的火控设备。

    核心是一台C波段,最大探测距离超过30千米的对空搜索跟踪雷达,另外有一部专门负责火控照射的X波段雷达。

    此外,还有一套在强电磁环境下,也就是受到干扰后使用的光电观瞄设备。

    即便在所有的电子设备失效之后,炮长还能使用安装在炮塔上的机械瞄具。

    不过,也就是这套火控系统,差点就让“FP-95A”下马。

    不止因为研制难度巨大,研制进度是一再拖延,还跟高昂的成本有关。

    FP-95A的出厂单价为350万金元,几乎是ZT-99A的两倍。

    正是如此,FP-95A成为了帝国陆军最贵的地面主战平台。

    迄今为止,FP-95A的产量还不到300台,除了装备拱卫帝都的几支部队之外,其他的全在西北战区。

    在第4机步师的3个独立防空营就总共有72门。

    一个营24门。

    FP-95A肯定是当今最先进的自行高射炮,只不过还算不上完美,而且离完美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其“高射炮”的定位。

    在立项开始研制的时候,轻型防空导弹的性能很不靠谱,因此集成防空导弹显得是多此一举。

    结果,FP-95A就只有高射炮,没有成为当今流行的弹炮合一野战防空系统。

    按波伊战争的标准,也就是掩护地面部队作战,30毫米机关炮能达到的3000到4000米的对空射程,其实已经足够了,甚至可以说绰绰有余,毕竟那个时代的反坦克导弹能达到的最大有效射程也就在4000米以内。

    以当前的标准,这个射程显然是远远不够。

    不要忘了,帝国陆军的“连弩”重型反坦克导弹有8千米的射程,有效射程都在5千米以上。

    正是如此,帝国陆军一直想改进FP-95A,至少是为其增加防空导弹。

    要说的话,改装的难度不是很大。

    因为电子设备已经足够先进,特别是C波段雷达的搜索距离达到30千米,照射雷达的工作距离也在10千米以上,用不着改进电子设备,所以按最简单的办法,只需要整合一套导弹发射系统。

    可惜的是,针对FP-95A的改进方案只存在于设想阶段。

    关键就是,帝国陆军拿不出所需经费。

    此外,FP-95A装备部队还不到10年,帝国陆军的防空压力不是很大,也就很难获得相应的拨款。

    要说的话,帝国陆军根本没有为改进FP-95A申请拨款。

    道理也很简单:这么做,等于变相承认FP-95A不是一种先进的武器,当初坚持研制该系统的决策是错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