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3章 协同作战  帝国争霸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63章 协同作战 (第2/3页)

那么急迫,让设计单位能够从容完成技术积累。

    此外,波伊战争结束对“直-10”的研制工作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总而言之,在波伊战争结束之后,又过了大约5年,帝国陆军才觉得,需要一种更先进的武装直升机。

    直到这个时候,“直-10”的研制工作才步入快车道。

    可见,“直-10”的战术性能指标,其实都是帝国陆军在波伊战争当中,用惨痛的损失换来的。

    这也造就了“直-10”。

    简单的说,“直-10”是一台在树梢高度活动的飞行坦克,其凶悍的火力几乎都针对地面目标。

    至于空战,根本就不在考虑之中。

    当年,帝国陆军在直升机上测试格斗导弹,初衷不是对付直升机,而是对付也在超低空活动的攻击机。

    如果需要,还得用来对付战斗机。

    可见,也只是给了直升机一种勉强够用的自卫手段。

    在波伊战争中,帝国陆军的直升机就没遇到过空中威胁!

    此外,在设计“直-10”的时候,很多新技术,或者说是新战术思想还没诞生,也就不可能被设计师采纳。

    最典型的,也就是隐身。

    以“攻-11”为代表的隐身作战飞机,是在“直-10”完成设计之后才诞生,而通过实战证明,那还是4年前的事了。

    结果就是,“直-10”根本就没有为隐身考虑。

    在前几年,帝国陆军还在“直升机是否需要隐身”的问题上纠缠不清,或者说是不想随大流。

    这些,全都是“直-10”的短板。

    不过,也成为帝国陆军启动“直-X”项目的直接动因,或者说是为“直-X”项目订下的战术性能指标。

    虽然这种还在设计的先进武装直升机准备取代的不是“直-10”,而是“直-7”,但是帝国陆军提出的性能要求,其实就是针对“直-10”的缺陷,所有“直-10”存在的问题都必须在“直-X”上得到解决。

    与“直-10”相比,“直-X”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定位于“中型多用途战斗直升机”。

    可惜的是,“直-X”还处于设计阶段,哪怕是快马加鞭,也需要几年之后,才有望加入帝国陆军战斗序列。

    与当初研制“直-10”一样,“直-X”的研制工作推进缓慢的主要原因,就是陆军订下的战术性能指标太高,现有技术根本达不到,所以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解决技术难题,或者等相关技术成熟。

    至于现在,只能将就使用还没达到完全态的“直-10A”。

    当然,廉明阳他们也不是完全没把握。

    通过跟假想敌部队进行对抗训练,廉明阳等飞行员早就知道,遇到敌方直升机,特别是更加敏捷的武装直升机,最理想的交战方式就是在尽可能远的距离上开火,尽量避免跟敌机缠斗。

    如果实在避免不了,也需要谋求速战速决。

    简单的说,就是尽量避免跟那些比自己灵活的敌机进行格斗。

    所幸,直升机的格斗战术还处于摸索阶段。

    准确的说,基本上没有战术可以依循。唯一的原则,就是抢在敌人的前面开火,不给敌人还手的机会。

    其实,在进入机关炮的射程范围之后,直升机空战几乎都是一击毙命式的“秒杀”。

    别说是中型武装直升机,即便是“直-10A”,也扛不住几枚30毫米炮弹。

    因为爬升性能太差,而且不存在俯冲攻击所需要的空间,所以在空战当中,直升机都以水平机动为主,也就是设法避开对方机关炮的射击范围,尽可能绕到对方身后,然后将对方击落。

    这里,关键就是直升机的机关炮,以及主要负责控制机关炮的武器操作员。

    这也是“直-10A”最突出的优势。

    专门为“直-10A”研制的30毫米机关炮,不但拥有巨大的威力,设在腹部的炮塔,有着当今所有武装直升机当中,最为开阔的射界,其水平转动角度为正负120度,垂直转动角度为正15度到负75度。

    在武器操作员的控制下,这门机关炮能攻击除了后方120度范围,以及正下方外的几乎所有目标。

    此外,对付直升机这类目标,30毫米炮弹能够做到秒杀。

    与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