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7章 空中防线  帝国争霸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47章 空中防线 (第2/3页)

    量产十年,“ZT-99”的总产量才刚超过7000多辆,扣除出口的,帝国陆军的装备量还不到5000辆,平均每年才采购500多辆。按照30年服役周期计算,“ZT-99”根本就不可能替换所有的“ZT-80”。

    其实,帝国陆军也没有打算用“ZT-99”替换所有的“ZT-80”。

    按照最新规划,将保留部分“ZT-80”,并且用“ZT-99”的技术进行现代化改进,包括采用最新的热成像仪,增加炮塔的双向稳定系统,使用1200马力的增压柴油机,以及安装爆炸反应装甲等。

    完成改造之后,这些坦克至少还能够再服役20年,等到下一代主战坦克量产,再进行替换。

    这样一来,至少能够节省300亿金元。

    帝国陆军敢这么做,其实是因为,按照现在的作战理论,主战坦克在战略防御作战当中的价值并不大。

    坦克是强大的战术平台,而现代战争需要的是战略平台。

    不要忘了,坦克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是地面上最强大的突击兵器,其价值体现在进攻上。

    关键还有,坦克遇到了劲敌:武装直升机。

    换个角度,也可以看成是帝国陆军无可奈何的选择。

    说得直接一点,没有足够的坦克,又要面对西陆集团的装甲洪流,帝国陆军就只能在其他方面想办法。

    相对而言,陆航的武装直升机表现得最为突出。

    在理论上,一架“直-10A”最多能够挂载16枚重型反坦克导弹,一次出击能摧毁16个装甲目标!

    把导弹的命中率等因素算上,一架武装直升机在被击落之前,在理论上能摧毁20多个装甲目标。

    其实,除了武装直升机,帝国陆军还有其他反坦克手段。

    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配发到一线部队的轻型反坦克导弹,以及直接下发到班组,而且不占编制的反坦克火箭筒。

    不过,陆军真正看中的,其实是还没参与过实战的激光制导炮弹。

    这种在3年之前才量产,并且交给作战部队测试的新式弹药,一举把炮兵的作战效率提高数百倍!

    以往摧毁一辆坦克,需要耗费几百枚炮弹,现在只需要一枚!

    可问题是,激光制导炮弹不便宜,大规模装备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至少陆军高层觉得没这个必要。

    虽然激光制导炮弹的命中率比普通炮弹高了数百倍,但是造价高出上千倍,在经济上反到不划算。

    此外就是,激光制导炮弹对使用条件有较高的要求。

    总而言之,发展到现在,帝国陆军最主要的反装甲手段,就是武装直升机。

    要不然,不会投入巨资研制与采购“直-10A”。

    可惜的是,“直-10A”的产量还没有上来。

    归根结底,还是太贵了。

    在订购450架的情况下,“直-10A”的单价是“直-7W”的4倍,而且维护保养的费用也高得多。

    显然,“直-10A”再强大,作战效率也肯定无法达到“直-7W”的4倍。

    结果就是,“直-10A”的产量不到100架,暂时也只提供给西北、西部与南方战区少数精锐部队。

    占多数的,依然是“直-7W”。

    现在部署在占加拉的120架武装直升机中,就只30架“直-10A”,其他的全都是已经服役了10年以上的“直-7W”。

    所幸的是,这些“直-7W”都做了必要的改进,能搭载与使用重型反坦克导弹。

    当然,也不是说“直-7W”一无是处。

    跟“直-10A”相比,只能算轻型武装直升机的“直-7W”的最大优势,其实是对后勤保障的依赖程度较低,能在前沿基地长期部署,而且每次出动消耗的物资,特别是燃油比重型武装直升机少得多。

    在高强度的反装甲战斗当中,“直-7W”才是骨干力量。

    其实,廉明阳他们也只是临时进驻占加拉基地。

    到10月1日,如果大战还没有爆发,他们就将返回波沙湾,参与解放科威特,即攻打伊拉克的作战行动。

    因为只是临时部署,所以除了直升机之外,只送来了必要的保障设备。

    在大战爆发后,才会通过空运送来其他的保障设备。

    只需要让战略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