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80章 祂与它的孩子  这游戏也太真实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680章 祂与它的孩子 (第2/3页)

战巨像充能一气呵成,全给突突掉。

    盖亚星球所表现的情况,就有点儿像是点了“跨物种兼容”的文明。

    它们因为某种原因,不但实现了跨物种的共融,而且还在畅通无阻的基因交流中将整个星球上的有机体融为一体。

    在外人看来他们是一个统一的意识体。

    然而抽丝剥茧地去看,那并不是寻常人所理解的蜂巢,而是万千蜂巢皆为一体!

    祂既是全,而全既是祂。

    那个已经溶于无形的文明,可能比人类想象中的更加高等。

    至于它们的足迹为何没有踏遍万千星辰,或者又为何失去了最初的模样,也只不过是双方的追求不同罢了。

    天上的星星本来就不是只有一种颜色的,并不是所有文明都热衷于开疆拓土。

    也许有的文明生来就是为了建一座奇观,或者写一首诗。

    而它们的诗在过去的岁月中已经写完——即那个被人类殖民者们称之为盖亚的存在。

    殖民者将携带着那首诗的母巢送回了地球,而散落在百越行省的母巢便是这首诗中节选的一段。

    方长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他似乎已经接近了三年战争的真相——《废土OL》从开服以来便埋下的主线。

    看着陈雨桐,老白仍旧是一副无法理解的表情。

    “可……这是怎么做到的?”

    生物学界普遍的观点认为,基因的横向传递是微生物独有的,极少发生在真核生物之间。

    而这也是地球的生命演化在度过了早期的微生物阶段之后,基本都是呈现“树杈状”往下延伸的原因。

    一条河流隔开了鼠群,一边是山,一边是森林,百万年后河流枯竭,两波鼠群重新相遇,彼此之间发生了生殖隔离,即可视为进化成了不同的物种。甚至可以说,“隔离”是新物种生成的必要条件。

    大多数生物课本和科普读物在阐述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相关概念的时候都会提到这么一个简单的模型。

    然而她却告诉他,物种与物种之间的隔离被打破了?!

    虽然他并不了解生物学,但好歹是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

    更何况这都用不着九年义务教育。

    马和驴能交配他是信的,可蚂蚁和树、蜘蛛和蟑螂……这些奇怪的组合到底怎么才能搞到一起去?!

    看着他脸上懵逼的表情,陈雨桐扬起食指按了按眉心,颇有些无奈地说道。

    “……我大概能猜到你在想什么,物种与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对吗?”

    老白点了下头。

    “是的。”

    陈雨桐耐心地继续说道。

    “一般来说是这样的,不过基因传播的方式并非只有生殖这一种途径……就以地球上的例子来说明好了,胡瓜鱼和鲱鱼是两种不相关的冷水鱼,但鲱鱼的抗冻蛋白基因却出现在了前者的基因序列中,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基因的水平迁移。”

    “根据繁荣纪元的相关文献,不只是鱼类,在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因此截止到战前为止,学术界普遍的观点是,生命演化并不是经典的树形,部分枝杈与枝杈之间一直是存在少量细小的丝线黏连的。”

    “而盖亚所做的事情,便是将这些原本在生物演化中只发挥微小作用的丝线,变成了贯通在物种与物种之间的桥梁,让地球原本的树杈状生命演化图形,变成了和盖亚上相似的‘网’。”

    这次换老白头疼地按住了眉心。

    “所以……我们现在也加入了光荣的进化?”

    陈雨桐点了点头,看向了远处那片密不透风的雨林。

    “是的,我们携带的基因也会以某种形式进入这片森林,无处不在的微生物会分解我们的粪便、毛发、甚至是遗体,这些都是进入的途径之一。不过这是宏观层面上的融入,到微观层面上,我们只要不被这儿的异种吃掉变成大便,就不会在这片雨林中消失。”

    沉思了许久的方长忽然开口问道。

    “那如果离开了这片森林呢?”

    陈雨桐看向他说。

    “什么也不会发生,就像离开这座雨林逃到岛上的幸存者一样,他们带走的那部分基因不再参与雨林中的进化。”

    “其实过去的两个世纪,一直有异种从这片森林离开,又有新的异种加入进来。一些族群在这片雨林中繁衍壮大,也有一些族群贡献了自己的DNA便从雨林中销声匿迹。”

    “抽象的看,这片森林就相当于叠加了地球自然法则、并发育到初级阶段的‘盖亚’。整片雨林所有生物都是子实体,相加总和则是一座抽象的‘母巢’……至于那个最原始的、具体的母巢,我们还在寻找中。”

    “……这种事情究竟是怎么办到的。”老白还在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