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73章 方长老兄的大格局  这游戏也太真实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673章 方长老兄的大格局 (第2/3页)

是学院精英团队标配「驯鹿」履带车的仿制版!

    之前燃烧兵团从学院的信标小队手中截获了这套「移动式科研工作站」,并在技术允许范围内对其进行了仿制。

    然而碍于联盟的技术条件实在有限,参与逆向工程的设计单位只能对其进行大刀阔斧的简配。

    不但高度缩减到了3.5米,长度缩减到了6米,原本五花八门的武器平台也被缩略成了一台「集成有20机炮、短管榴弹发射器以及坦克同款发烟器」的遥控武器站。

    在科考团团长殷方的提议下,这辆配给科考团使用的「武装科研载具」最终被定名为「哈士奇」。

    从这个不怀好意的名字便不难看出来,科考团的研究人员对这家伙的靠谱并不抱太大指望。

    不过话虽如此,即便这辆简配版的「驯鹿」履带车和正版的「驯鹿」毫无可比性,但该有的科研设备这辆履带车还是毫不含糊的。

    比如能够提供近似零下273度超低温环境的样品库、能够在恶劣环境下运行至少二十年的冷冻休眠舱、以及安装有量子处理器的移动工作站和各项精密传感器等等。

    这些设备随便拎一件出来,那都是上百万银币的好东西了。

    而且这还多亏了楚光与学院代表谈妥的科研合作协议,允许联盟以银币计价的协议价格向学院研究司采购一批科研用途的设备,否则这其中不少东西都是有钱也买不到的。

    虽然联盟在武器装备上总是另辟蹊径的省钱,但在科研上的投入却是从来都不含糊。

    只要有好东西,楚光一定会想尽办法给联盟的研究人员用上,给予他们最大限度的支持。

    也正是因此为了不辜负管理者的期望,联盟的科研机构从上到下无论基层还是高层都充满了极高的工作热情。

    运载着科研设备的「探险家」号飞艇几乎刚刚在薯条港停稳,生物研究所和科考团的工作人员便立刻制定了行动计划。

    两辆「哈士奇」履带车先后部署在了营地的北侧,安保人员就位之后,两拨人马就像赛跑似的杀进了这片植被茂盛的雨林。

    联盟生物研究所这边的派遣队队长是陈雨桐,其在锦川行省相关课题的突出表现得到了赫娅的认可。

    科考团这边的队长则是原401号避难所的居民孟亮,其履历同样不简单,曾经担任过钢铁之心号随军勘探员,参与过「0号避难所」的调查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两位队长都是「跨界型」人才。

    在学院担任E级勘探员的时候,陈雨桐主攻的专业是AI,生物技术只是业余,到了联盟之后才正式将生物工程作为主攻方向。

    而孟亮之前所在的401号避难所研究的是心灵干涉技术,从事的研究主要与生物领域相关。

    直到他被联盟从掠夺者的手中救下之后,才对考古产生了兴趣,跟着殷方干起了挖坟的行当。

    此时此刻,行进在队伍末尾的履带车上。

    坐在生物分析仪旁边的陈雨桐,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捏在指尖的树叶,表情陷入沉思。

    这片树叶是她下飞艇时从附近树上随手摘下来的。

    乍一看似乎和普通的热带绿植没什么两样,然而直觉告诉她这玩意儿绝对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

    尤其是就在几分钟前,联盟当地施工队向她报告了这儿的一些不同寻常的现象。

    当地的森林似乎具有某种奇特的自愈性,能以肉眼可见地速度恢复受到的「损伤」。

    并且这种超乎寻常的自愈性还不是体现在某个单一物种的身上,而是跨物种式的集体呈现。

    比如砍倒一颗棕榈树,第二天长出的却是一旁皇竹草和油麻藤···...盯着指尖的树叶,陈雨桐的眼中

    不禁浮起了一丝饶有兴趣的神色。

    虽然她来到这儿主要的原因是为了避开清泉市越来越多的学院人士,但自从了解了当地的情况之后,她对这片土地的秘密愈发好奇了。

    「.·····分析结果出来了。」同事的声音从生物分析仪的方向传来,打断了陈雨桐的思绪。

    将这片树叶放在了一边,陈雨桐立刻起身走到一旁的终端机前,凝视着屏幕上的数据问道。

    「结果是?」

    「很奇怪······」坐在终端机前的研究员带着不解地表情说道,「我们在锦川行省采集的纳果菌株无法感染这片区域的植被,我们尝试了一共七组样本都失败了,即便我们将温度调整到了适宜那些菌株生长的温度。」

    「但是在清泉市做的实验却成功了。」陈雨桐若有所思地说道,「十二组样品全都被J号纳果菌株感染。」

    「是的······」那研究员点了下头,一脸百思不得其解的表情。

    所谓J号纳果菌株,便是在锦川行省锦河市一带采集到的菌株,其特性是适合在亚热带至温带潮湿地区生长。

    相对于从百越行省采集到的原始菌株「B号」,融合了清泉市母巢基因组的「J号」展现出了极强的侵略性,而这也是弥漫在海涯行省的「天国」的真相。

    79号避难所分别模拟了锦川行省和百越行省的气候环境,并将百越行省采集到的植株与J号纳果菌株在不同尺寸的培养皿中混养,最终的结果都是百越行省采集到的植株被纳果真菌腐蚀同化。

    后来联盟的研究员进行了进一步的观察,发现当培养皿中出现了B号菌株时,J号菌株的生长速度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但仅仅只是坚持了48小时,这种抑制作用就消失了。

    联盟生物研究所此前的推测是,百越行省的原始菌株—也就是B号菌株,能抑制火炬教会人工培育的J号菌株生长。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他们在实验室中却观察不到能够佐证这一猜想的现象。

    为了弄清楚火炬教会的纳果菌株没有扩散到百越行省的原因,联盟生物研究所批准了在该地区的实验。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他们甚至还没有在培养皿中加入B号菌株,只是刚刚设置了几个将百越行省植株与J号菌株混养的对照组,便观察了那不可思议的抑制作用。

    同样的实验,在百越行省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甚至于引入培养皿中的J号菌株非但没能侵蚀培养皿中的植株,甚至出现了萎缩的现象—就好像水土不服一样。

    车厢内的一众研究员们窃窃私语了起来。「会不会是土壤的问题?」

    「显然不是,我们之前在79号避难所中做的实验有几组用的就是百越行省采样的土壤。」

    「难道抑制J号菌株生长的并不是B号原始菌株?」「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奇了怪了。」

    陈雨桐没有说话,只是盯着屏幕陷入了沉思。

    她其实认同她的同事们提出的另一个观点,抑制J号菌株的要素并不在于B号原始菌株,而是其他某种东西。

    只在这片土地上存在的东西······会是什么呢?

    就在这时,她的耳机里传来一号车组的声音。

    孟亮:「······这里是科考团,我们接下来打算去施隆市的旧址搜寻一处地下遗迹,你们呢?」

    从沉思中回过神来,陈雨桐看了一眼挂在车厢内的地图,扬起食指按在耳边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