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76章 朝鲜的知己  寒门祸害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1676章 朝鲜的知己 (第3/3页)

姓一直都是使用五升布交易,不知此事可真?”

    陈寔的心中大为震惊,却是不由得认真地审量着这位礼部左侍郎,万万没有想到对方竟然知道这些事情。

    跟着很多大明官员和百姓的认知不同,他们朝鲜用于交易的并非是金、银、铜、铁,,而是他们自行纺织的五升布。

    却不是他们不想改变这一点,但却是以失败告终。正如林晧然所言,他们曾经尝试推行的朝鲜通宝,但却是失败了,现在的民众只认五升布。

    话说,一个叫文益渐的朝鲜使臣来到北京,可是当时元朝官府禁止棉种外流,他把十几粒棉籽藏在笔杆里偷偷运回朝鲜。

    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朝鲜在国内全面推行了棉花种植,进而棉布成为了朝鲜最受民众所青睐的硬通货。

    五升布自然无法跟大明的棉布相比,但胜在民众都需要,百姓都是以此进行交易。

    陈寔面对着林晧然的咄咄逼人,却是硬着头皮地回应道:“此事确是如此,但与此又有何不妥之处?”

    “据本官调查所知,大概是从嘉靖三十五年的朝贡开始,你们朝鲜使团突然便阔了起来。你们开始在京城大肆购物,六必居的赵掌柜说你们每次过来都是大批订他们家的酱菜,尤其忠爱于大明的高贵的丝绸等物,每次所耗均在万两之上!”林晧然喝了一口酒水,却是对着陈寔平静地说道。

    陈寔的额头已经开始渗出汗珠子,但心中早有定计地回应道:“林大人,我们国王对大明货物极为青睐,愿意拿出国帑来京采购货物,此举有何不妥?”

    林福的眉头亦是微微地蹙起,不由得扭头望向了林晧然,不明白历来精明的十九叔为何要揪着这种事情不放?

    人家朝鲜国王愿意从国库中拿出大笔的银两过来京城采购货物,这可谓是相益得彰的事情,为何十九叔要偏偏对这种事情穷追猛打呢?

    “大明立国之初,定制贵国每年纳贡黄金一百五十两、白银七百两,然贵国无金银,不堪重负!宣德四年,宣宗念贵国非产金银国,请免贡金银,问计于廷臣。时吏部尚书称:‘此乃高皇帝成法不可改也’,然宣宗认为:‘朝鲜事大至诚,且远人之情,不可不听。朕以敕许免,毋庸固执’,遂罢贵国金银贡!”林晧然将昔日的一段往来声色并茂地说了出来,接着放下酒杯进行质问道:“你们国君当年口口声声称不产金银,然这些年运来白银达十万之巨,若非贵国当年是欺骗宣宗不成?”

    话语到最后,宛如是图穷匕见,已然是扣下了一个大帽子。

    朝鲜如果一向如此大手笔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但在早期一直哭穷,甚至是让大明免了他们金银贡,现在却突然间阔了起来。

    一个穷乡僻壤的地方突然无缘无故地阔了起来,这里面定然是有内情,特别是这银两的来历便值得深思。

    “大人息怒,小国岂敢欺宣宗,就算是借我们一百个胆子都不断啊!”陈寔顿时是汗如雨下,当即进行辩解道。

    林晧然显得得理不饶人,当即冷声质问道:“既然你们当年没有欺瞒宣德皇帝,那么每一趟过万两的白银从何而来,而这些货物又将会运向何方?”

    这个话如同子弹般,直击了靶心。世上并不存在点铁成金之术,朝鲜突然间如此阔绰,自然是有着其中的缘由。

    陈寔望着林晧然咄咄逼人的目光,深知事情是无法欺瞒下去,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便是心灰意懒地询问道:“林大人,你应该是已经知晓其中的实情,却不知意欲何为?”

    事情到了这一步,他知道事情恐怕是瞒不住了。只是他却是没有想到,这么多年都是平安无事,结果给这位年轻的礼部左侍郎看出了端倪。

    现如今,对方并没有直接将这个秘密捅开来,而是选择在这里跟他进行密谈,事情无疑还存在着一些商量的余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