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三章可惜缺了一副好牙口  盛唐血刃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九十三章可惜缺了一副好牙口 (第2/3页)

道。

    李建成没有回答魏征的话,转而望着李安俨道:“李安俨,你说,我们大唐一旦接受吐蕃人的议和求亲,将会失去什么?”

    李安俨想了想,突然望着玄武门城墙上,一名执勤的元随禁军将士正在打着哈欠。

    李安俨恍然大悟的道:“陛下、房相、魏相,末将明白了!”

    李建成满意的点点头。

    房玄龄问道:“我们将失去什么?”

    “我们会丢掉我们大唐的雄心壮志!”李安俨原本还真没有想到到底是什么原因,可是在看到玄武门的时候,他终于明白了过来。

    四年之前,玄武门前,血流成河、尸骨如山。三年之前,也差点在这个地方酿成惊天血案。

    然而,时隔三年,这些驻守在玄武门城门楼上的元随禁军将士,他们腰间赘肉横生,早已不复当年之勇。看着他们的臀部大的无法挤进马鞍之内,看着甲胄已经无法装下他们的大肚腩,李安俨终于想通了这个问道。

    在房玄龄和魏征的期盼下,李安俨脱口而出道:“陛下,这次吐蕃议和求亲,其实就是一次试探。我们或许能得到一时的和平,却很可能会从此失去和吐蕃一决高下的霸气!当我们向吐蕃人低过一次头以后,如果吐蕃人再向我们提出第二个条件时,我们会不会想,反正已经低过一次头,无妨再忍耐一回。然后,就会有第三回、第四回、第五回……当我们的锐气被他们这种渐渐逼近的步伐消磨殆尽后,若他们的铁蹄再一次忽然奔来,那时候,我们是否还有勇气拾起对抗他们的战刀?”

    魏征仔细想想,李安俨的话不是没有可能。

    虽然这只是李安俨一厢情愿的说法,他也拿不出真凭实据。

    可是,李安俨的话,又何尝没有道理?

    如果,吐蕃真有意求亲,姿态放低,态度卑谦,何尝不能如愿。

    ……

    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然而,作为大唐安西大都护、骠骑大将军的陈应,陈应感觉,唯有战争才能对得起骠骑二字。

    要不然,就会辱没霍骠骑的威名。

    陈应率领一万余名安西军骑兵一路南下,非常快速的抵达昆仑山北侧。

    马周疑惑的望着陈应,他还以为陈应只是做做样子。可是,眼看着越过昆仑山脉,就要进入吐蕃境内。

    马周有些担心的道:“主上,吐蕃多山,我们钩镰枪骑兵的战斗力无法发挥出来,我们恐怕对付不了五百多万吐蕃人!”

    吐蕃,与中原不一样。在吐蕃,面积超过一万亩平地,都是非常罕见的。

    “我有办法对付他们!”

    陈应刻竟让张士贵、段志感率领安西军一部,从旁遮娄普进攻吐蕃。刻意制造一种轻敌冒进的架势。

    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吐蕃人主动出击。

    吐蕃高原非常大,而且山多。

    兵马越多,对于后勤的压力则会更重。

    战争从来不是依靠人口可以取胜的,虽然陈应麾下只有一万多人马,不及吐蕃总兵力的三十分之一。

    陈应望着马周轻松的笑道:“咱们虽然只有一万多人马,补给依旧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你只要负责好全军后勤,吐蕃人有我来对付!”

    陈应对于这次出征吐蕃,有着明确的通盘考虑。

    陈应命令罗士信作为全军先锋部队,率领两个折冲府共三千骑兵向前快速挺进,争取早日抵达桑丹康。

    陈应这么做的目的有两点,第一是安西内部的细作看着陈应“轻敌”,其次就是让吐蕃人有信心有勇气可以勇敢一战。

    成名太早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毕竟,现在陈应要想扮猪吃老虎已经不可能了。

    哪怕吐蕃人偏远,哪怕吐蕃人消息闭塞。

    可是,成了吐蕃国师,可以左右吐蕃局势的宇文化及也绝对不会轻视陈应。

    血淋淋的教训摆在眼前,任何轻视陈应的人都会死得很惨。

    正应了那句话,任何时候,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就在罗士信所部刚刚翻阅昆仑山的时候,突然对面山谷马蹄声大作。

    “得得得……”

    听着马蹄声杂乱而响,罗士信扬起手。后面的钩镰枪骑兵,立即端平钩镰枪,排成三十骑一排,将整个山谷堵得严严实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