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章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钱?  盛唐血刃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八十章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钱? (第2/3页)

二的黄册、户籍。这样的百姓,可以从军、可以为官,没有任何限制。而且缴纳的税赋,与关中一般无二。

    大唐实行均田制,实行办法就是丁男二十岁以上,授田百亩,其中二十亩为永业田,八十亩为口分田。死后把口分田既八十亩,还给官府。官府依据授田纪录而向人民徵收租庸调。

    不论贫富,一律缴纳定额的租庸调。租即田租,每年要纳粟二石。庸则是力役,每年替政府服役二十日。

    以这个时代最普通的农民收入,一百亩田,大约可以收一百五十石粮食。。

    可是,西域土著们不一样。他们原本享受的都是牛腿税。既一头牛每年要缴纳一条的税。这个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很多安西百姓都非常嫉妒。

    因为黄册服役二十天,以及两石的粮食或者等价的物品。而蓝籍则按照原来的税收标准的一半执行。

    三种户籍不是死的,而是可以更改的。比如,白色户籍表现良好,可以转为蓝色户籍,蓝色户籍可以转为黄籍。

    但是换户籍第一个硬性标准必须是会说唐言。

    如果不想自己喂养的牛,一年被官府收去一条牛腿,那只能拼命学习唐言,在每年一度的考核中晋级,否则就会保不住牛腿。

    这时,安西百姓发现学会唐言不仅仅可以免除一部分税收,还可以参军、立功受赏,这些安西百姓或战奴们,纷纷学习唐言。

    事实上,陈应穿越前的那个时代,由于国家在各方面优待少民,所以许多人见有利可图就纷纷改民族换祖宗,一开始只是图个眼前利益而已,心中并无自己是少民的意识,但到了两三代人以后,久假成真,民族观念自然而然就形成。

    与后世那种可笑的“化汉为胡”相反,这时的安西百姓,却纷纷主动地“化胡为汉”,为的就是少交税。

    可以要成为黄籍百姓,不仅仅需要会说唐言,还需要穿汉服,行汉俗,这样才能可以正式加入大唐军队,依靠参军、立功、当官的路子。

    当然这种化胡为汉,一开始也是假的,不过由于大部分人本身的长相就是黄皮肤黑头发,更有不少人本身就是胡汉混血,且安西地区的人会说汉语又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所以“抬籍”也来容易之极,无非是说唐言,将衣服样式变上一变而已。

    虽然说蓝籍只相当于安西旧税率的一半,可是为了这一半税收。不远部落就从遥远的西方投奔安西,成为唐人。

    一开始,这种改变只是浮现在表面,在正式场合他们才会说唐言,穿汉服、行汉俗,可是随着假装的时间不断深入,也就有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养成了习惯。安西百姓拥掉了刀叉、扔掉了他们的胡族皮袍……

    为了融合,陈应采取的政策其实非常霸道。

    比如通婚,唐人百姓每纳一名胡族小妾,奖励一百亩田地的垦荒权限,当然,这个不可以强迫,只能自愿。

    安西土著百姓对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