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二章安西王世子亲上加亲  盛唐血刃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七十二章安西王世子亲上加亲 (第2/3页)

。”

    王珪撇嘴:“玄成玄成,我看玄,十之八九,陛下要空欢喜一场。”

    ……

    李建成拎着一包东西,大步走殿内,笑声清亮道:“观音”一众侍女宫娥宦官纷纷行礼,李建成摆摆手,径直走向郑观音。

    郑观音也要起身,但是马上被李建成伸手阻止。

    郑观音仰头看着李建成一脸笑容,笑道:“陛下,今天怎么这么高兴?”

    李建成逗弄着被侍女抱过来的李治,抑制不住的大笑。

    小李治伸手薅着李建成的胡子,李建成疼得呲牙咧嘴。

    小李治却格格直笑。

    李建成一边逗着小李治,一边向郑观音道:“昨天趁着魏征没上朝,朕特意胡闹了一回,给他找点儿事情做。”

    郑观音挑眉,好奇的问道:“陛下,干了什么?”

    李建成更加放肆的笑着道:“朕把牢里的死刑犯都放了。”

    郑观音罗愕然瞪大眼睛。

    李建成欣赏着郑观音惊讶的表情,在她身边坐下,宽袍大袖拂过桌案的同时,也握住了她的手,随即,眉头深深的皱起来道:“你手怎么这么凉?”

    郑观音下意识的抽回手,瞪起眼睛道:“说你自己的事情,你是皇帝,这不是胡闹吗?”

    李建成却明显失了兴致,含混的道:“这是房玄龄提议的,朕不好驳他的面子。”

    郑观音摇摇头道:“那这也太不像话了。”

    李建成不以为然的道:“没事儿,反正有门下省那一关。戴胄也是出了名的犟脾气,待魏征入值,戴胄肯定要去找魏征说项。”

    郑观音一时间哭笑不得。

    李建成自责甚深的揉搓着郑观音的双手,眉头死死地皱着。

    郑观音没好气的道:“难怪大白天的,就这么悠闲的跑来我这儿,大臣们那么辛苦,你还胡闹。”

    李建成笑道:“你就别操心朕的事情了,有魏征他们看着呢,出不了岔子,倒是你自己,劳烦后宫和孩子们……”

    李建成说不下去的叹了口气。

    郑观音看着面前,毫不掩饰自己的担忧和心疼的李建成,满足又幸福的笑着。

    郑观音的目光落在李建成带来的包裹上,笑道:“我没事儿,哎,你带了什么?”

    李建成一愣,赶忙放开郑观音的双手,兴冲冲的把自己带来的包裹打开,几颗红薯从里面滚了出来。

    郑观音眼前一亮道:“是什么?”

    李建成兴奋的拿起一个红薯,随手掏出一刀子,快速削皮,然后掰成两半。

    李建成道:“这是从扶桑大陆移值过来的,朕就特意带些来,你尝尝。”

    郑观音面色一凛,语气郑重的道:“陛下!”

    李建成把一半红薯举到郑观音的面前,无奈的点头道:“朕知道,朕知道,保证没有劳民伤财,这是三姐在芙蓉园地窖里储存的。”

    听到这话,郑观音心中好受一些。

    毕竟,李秀宁和陈应才是真正的富可敌国。

    郑观音浅浅的笑,就着李建成的手,把红薯吃下去,眼角眉梢都不自觉的舒展开来。

    李建成也跟着满足的笑了笑道:“好吃吧?”

    郑观音笑道:“好吃!有些甜……”

    李建成道:“此物名叫红薯,产量极高,原产地扶桑,陈应让人从扶桑大陆移植而来,辛苦培育了三年,终于有了成果。”

    很多人都认为有了红薯、玉米,土豆,就可以解决粮食危机。

    事实上,这是错误的认识。红薯传入中国的时间是大明万历二十一年,由福建海商陈振龙以及其子陈正伦,不顾西班牙殖民军的封堵,藏在缆绳中,带入福建种植。可是,红薯并没有快速蔓延整个中国。按说如此高产的农作物,绝对可以避免明末大饥荒,可是,事实上,粮食饥馑遍野问题一直到清乾隆时期,才算根本解决。

    这其中过去了三百多年。

    主要是因为,任何物种,从原产地迁徙,有一个适合过程,当然最重要的是,需要培育良种。

    比如,棉花。古印度作为世界上棉花的原产地之一,但是,印度的棉花质量不佳,产量也低,反而长绒棉在世界上广泛种植,主要也是培育的结果。

    陈应最初的试种红薯的时候,亩产并没有后世那种惊人的产量,只是亩产五六石,不足千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