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五五章女皇老妈果然霸气  盛唐血刃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五五章女皇老妈果然霸气 (第2/3页)

什么帮助?”

    陈应道:“由于这场战争,河南地出现大量的流民,小弟我现在怎么说也是一方安抚大使,所以这十数万流民的生计就落在了小弟头上,不得已只好向大表哥、大表姐求援了!”

    杨蓉摆摆手道:“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现在杨氏的事情,我可帮不上忙,在武氏我还能说上些话,这样吧,你需要什么多少粮食?五万石够不够?”

    陈应一听这话,朝着杨蓉竖起大拇指。

    不愧为一代女皇的亲生老妈,果然够霸气。张口就是五万石粮食。杨恭仁淡淡的道:“杨氏也可以帮忙小表弟三五万贯钱粮。”

    陈应一听这话,怪不得古代世族门阀可以把持地方政务,就像现在,陈应作为外来人,想要郑氏支持的时候,郑氏是一毛不拔。而弘农杨氏因为与陈应有亲戚关系,张口就是三五万贯,这差距实在是太大了,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当然,这也是这个时代的司空见惯的事情。一个庞大的家族,对于家中子弟,那是全力支持,一个家族的财力和物力支持一个人或少数人的时候,哪怕是傻子也可以做出成绩。比如南北朝时期的大书法家王羲之,这货可是东晋的右将军。地位相当于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超品将军,可是王羲之除了在书法上有所建树以外,这货在军事上没有半点建树,甚至没有一例领军打仗或军事意见的记录,属于典型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货色。(偏偏王羲之的名声非常高)

    陈应想了想道:“正所谓亲兄弟明算帐,小弟我也不能让大表姐和大表哥吃亏,我的意思是,我们建立一个联营机制!”

    陈应创立的钱庄,自然是利用后世银行职能,对于市场经济进行调节。正所谓头三脚难踢,现在在官府不介入的情况下,如何推行大唐通利钱庄发行的纸币,成了陈应头疼的难题。当然,利用左右卫率、左右司御率的军饷和赏赐支出,这只是一部分,这些纸币转了一圈,已经回到了通利钱庄手里,几乎没有人收藏或持续使用这个纸币。

    杨恭仁对于做生意这事并不热衷,就起身背着手打量着窗外。陈应拿出一个小盒子,盒子里有着厚厚一叠纸。

    陈应拿着这些纸递给了杨恭仁、杨蓉,还有李秀宁。李秀宁莫名奇妙的看着这些纸,这些纸上面的印着山峦与长城的图案,正面则是十贯字样。还有的是长江与黄河图案,正面则印着五贯字样。还有长安城图案,上面则印着两贯字样,第四种则是印着洛阳图案,上面印着一贯字样。

    李秀宁蹙起眉头,疑惑的问道:“这是什么东西?”

    陈应还没有来得及解释,就看到杨蓉眼睛里放出精光:“这是钱?”

    陈应点点头道:“这是通利钱庄发行的纸币,怎么样漂亮吧?”

    事实上这并不算是历史上最早的纸币,汉武帝时期因长年与匈奴作战,国库空虚,为解决财政困难,在铸行“三铢钱”和“白金币”(用银和锡铸成的合金币)的同时,又发行了“白鹿皮币”。所谓“白鹿皮币”,是用宫苑的白鹿皮作为币材,每张一方尺,周边彩绘,每张皮币定值40万钱。由于其价值远远脱离皮币的自身价值,因此“白鹿皮币”只是作为王侯之间贡赠之用,并没有用于流通领域,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只能说是纸币的先驱。

    纸币比金属货币容易携带,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陈应现在制造通利钱庄的纸币,就是为了促进大唐的商业发展。

    杨蓉认真的抚摸着这些纸币,指着上面一连串的阿拉伯数字问道:“这鬼画符的是什么意思?”

    “这是大食数字,分别代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陈应道:“为了防止出现假钱,所以每一张上面都印着不同的数字组合,这种数字组合代表着与图案和币值的密码,只要是假币,就能让人一眼看出来。而且这些纸币,方便携带,哪怕一万贯,一千张莫约四斤重多一点,一个人可以轻松携带二十万贯钱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