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七十章:委以重任  我的姐夫是太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百七十章:委以重任 (第3/3页)

了本,到时我可不饶你们。”

    “威国公一定如此侮辱我们吗?士可杀不可辱。”邝埜只觉得奇耻大辱,死死地盯着张安世。

    看着愤然的三人,张安世则是气定神闲地道:“怎么,你们死都不怕,难道连经营一个小买卖都怕了?”

    张安世算是看出来了,对付这三个冥顽不宁的家伙,就得激将。

    “哼。”三人铁青着脸,终究还是乖乖就范。

    那书吏领了他们去。

    张安世则坐在桉牍上开始办公,既是新任知府,那么就要打开局面,可旧思想和旧的生产体系是何等的顽固,打开局面的同时,这天子脚下还不能出任何的乱子,却是何其难的事。

    不说其他,一旦张安世提出任何新的主张,若是有人背地里搞破坏,或者扇风点火,都可能引发大问题。

    张安世可不敢小看这个小小的太平府。

    过了一个多时辰,就在张安世还在沉思着如何打开局面时,那朱金却是心急火燎地找了来:“公爷,公爷……”

    张安世抬头,露出不喜的样子,骂道:“怎么了,毛毛躁躁的。”

    朱金苦笑道:“公爷,那三个人……小的已经安排妥当了。”

    “是那家造纸作坊吗?”

    “是。”朱金带着几分为难道:“不过……这三人,可都是读书人,还都是进士出身,他们屈尊来此……小的……小的觉得让他们经营咱们商行下头的买卖,是不是……是不是……”

    张安世笑了笑道:“是不是杀鸡用牛刀?”

    “是,小的就是这个意思。”

    张安世道:“这三人,性子倔强得很,脾气很直。不过……这天下能中进士的,哪一个人不是人中龙凤?三年一次科举,每一科才录取两三百人,也就是这前天下,一年平均下来,才百来个进士而已。何况我查阅过他们科举中的成绩,三人都是二甲进士,就更加难得了。不过这种人聪明确实是聪明,何况还已做过官的,也算是见过大世面,既然他们说任我处置,那我先试一试他们,称一称他们的斤两吧。”

    朱金略带余虑地道:“这事若是传出去,只怕有损公爷的声名。”

    其实这才是朱金最为担心的事。

    张安世自己却乐了:“我有个鸟声名!那些读书人,哪一个不是提及到我就阴阳怪气的?这世上不能损失根本没有的东西。好啦,别慌,你公事公办即可,该怎样就怎样。总之,你别为难他们,却也不要特意照顾他们,就当他们是你下头的普通掌柜就行了。”

    既然张安世特意交代了,朱金只好点头道:“是,是。”

    张安世又道:“过一些日子,我要对整个太平府进行规划,商行这边,要及早做好准备,首先就是要对接太平府。这太平府与我栖霞渡口,也算是隔江相望,多建几处对接太平府的渡口吧。”

    “是。”

    该交代的都交代完了,于是张安世便挥挥手道:“好啦,你忙你的去。”

    到了下午的时候,便是太平府各县的县令带着当地的士绅特来拜谒张安世这个知府。

    这也几乎是地方官上任的老规矩了,新官上任,下级官吏和地头蛇都要来拜望,算是认识,以后便可彼此相互借重。

    只是这些人到了南镇抚司,见这南镇抚司墙壁上,还挂着一个太平府知府衙的匾额,一个个面如土色,犹犹豫豫之后,方才进去。

    在张安世面前,他们说话不敢大声。

    张安世澹澹地看了众人一眼,便道:“本官新官上任三把火,其他的话,也就不说了,总而言之,就是一条,那便是……从此之后,这太平府里,得立一些规矩,这规矩,现在还没出来,你们也要有所心理准备。”

    只交代这些,眉一横,便有送客的意思。

    这些人在此,本就极不自在,本来来之前,酝酿了话,却是一句都说不出口,此时只是小鸡啄米似的点头,不断道:“啊……是,是,是……”

    终于出了南镇抚司,这一个个如霜打的茄子一般的人,这才开始议论起来,许多人都禁不住露出担忧之色。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啊!我瞧咱们太平府,以后可不太平了。”

    他们前脚出去,锦衣卫佥事陈礼,却已带着一叠奏报,亲自送到了张安世的桉头上。

    这一叠奏报,记录的多是锦衣卫从太平府搜罗来的许多情况,有各县的物价,有人口的分布,还有各种户籍人口多寡,甚至是各县里错综复杂的关系。

    “公爷……”陈礼抬头看了张安世一眼,恭谨地道:“卑下这些日子,负责查探太平府时,发现了一些事,却不知当讲不当讲。”

    张安世从陈礼的脸上,看出了几分凝重之色,不由抬眉道:“这些事,没有在奏报之中?”

    陈礼则是深深地看了张安世一眼,才道:“此事非同小可,所以卑下不敢记录。”

    张安世倒是正经起来,神色认真地看着陈礼:“说。”

    陈礼犹豫了一下,便道:“卑下发现,这太平府乡间的人家,多供弥勒,所信奉的,却不是寻常的僧寺,也非道观,许多地方,都有所谓的白莲道人,这些白莲道人,或为有声望的人担任,或是本地的富户或是士绅们担任,他们受百姓们的供奉,也没有什么戒律,不削发,不吃斋,也不禁婚娶……”

    张安世听罢,他凝视了陈礼一眼,皱眉道:“你说的是白莲教吧?”

    陈礼道:“是明教……”

    张安世这才想起,明教的前身,乃白莲教,当时曾发生过声势浩大的起义,这才导致了元朝的覆灭,便连本朝太祖高皇帝朱元章,也曾挂靠在明教之下,朱元章登基之后,开始禁绝明教。

    说起这白莲教,之所以从宋朝起就开始风行一时,其实倒是有原因的,因为它恰好迎合了每一个阶层的需求。

    一般的道教或者佛教,教义都过于高深,而且戒律比较严格。可白莲教却是通俗易懂,教义浅显、修行简便,如此一来,人人都能懂教义,十分利于大规模的传播。

    而另一方面,却因为没有戒律,也让更多人愿意参与进来,尤其是地方上的许多士绅和富户,也十分热衷于参与。

    他们往往被白莲教收买,让他们在本地或者本乡担任所谓的白莲道人的职务,有了这个职务,便可接受教民的供奉,收取他们的财物,偶尔出面调停他们的纠纷。

    这种模式之下,自白莲教出世起,几乎无论是宋朝还是元朝,乃至贯穿了明清两朝,白莲教无论是否被官府打击,依旧是发展迅速。

    张安世道:“是吗?有多少人参与?”

    陈礼压低声音道:“这太平府的百姓,只怕有十之七八……”

    张安世听罢,眉头就皱得更深了,不由道:“这么多?”

    陈礼点了点道:“可能下官的观察未必准确,不过应该也有八九不离十。卑下觉得这事儿不小,所以才特意来奏报公爷,只是……公爷是否奏报朝廷,却需斟酌了再说。”

    ………………

    非常抱歉,实在是卡文了,所以耽误了点时间,希望大家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