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四十四章:请君入瓮  我的姐夫是太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百四十四章:请君入瓮 (第3/3页)

瞪他一眼道:“你不是还会看相?来,你看看你自己的,能有几年阳寿?”

    金忠:“……”

    到了这个地步,金忠觉得自己躲不过去了,只好道:“既然对国计民生有好处,只要陛下效仿太祖高皇帝,那便干就是。阻力重重是肯定的,可正因为有阻力,想要做一番大事业,立功立德,岂有容易的道理?”

    朱棣微微抬眸道:“意思是,金卿家附议张卿的建言?”

    金忠道:“臣没说。”

    “可你上一句不是这样说的。”

    金忠道:“臣讲的是迎难而上,立功立德的大道理。并非针对某一件事。”

    朱棣冷哼一声道:“不曾想,连你也退却了。”

    金忠苦笑道:“臣要留着有用之身,为陛下筹谋兵事。”

    朱棣:“……”

    金忠已算是老实人了,他至少没有说谎。

    朱棣若有所思。

    随即,目光落在了吏部尚书蹇义的身上。

    他语气温和,对待这个老臣,还是表达了一定的敬重:“蹇卿家以为如何呢?”

    蹇义斟酌道:“问题的根本,在于事成不成,若是大张旗鼓地实施,最终无法贯彻,伤及的,却是陛下的威信和朝廷的威望。所以臣请陛下,再三斟酌。”

    朱棣听罢,叹了口气,幽幽地道:“蹇卿家当真认为,办不成吗?”

    “臣经历过太祖朝,蒙太祖高皇帝厚爱,倒也参与了不少军机大事,太祖神武,尚且许多事,依旧力有不逮,虽是操劳无度,且明察秋毫,可能为天下办成的事,又有几何呢?哎……”

    他的意思是,太祖高皇帝办不成,陛下认为自己比太祖高皇帝强吗?

    朱棣这时倒是沉默无语了。

    他落座,眯着眼,一言不发。

    始终,朱棣没有询问张安世的意见。

    因为张安世这个家伙,态度是很明确的。

    朱棣开始把玩着张安世奉送来的几个硬币,手在这精细的银元上摩挲着,沉吟道:“终究还是不甘,张安世不提则罢,倘若提了,朕起心动念,想到当下种种,意实难平。入他娘的!”

    “陛下。”

    就在此时,解缙看了朱棣一眼,突然道:“张安世……误了大明啊。”

    此言一出,众人侧目。

    朱棣冷冷地看了解缙一眼。

    解缙苦笑道:“陛下……这样的奏议,其他人提及,倒还罢了,唯独安南侯不可提,安南侯乃太子殿下妻弟,太子乃储君,他不提还好,一提,天下军民百姓,会作何想?”

    “陛下立太子为储,既因父子至亲之情,也是为我大明江山社稷考量。倘使太子殿下此时与天下军民离心离德,臣只恐将来,又出建文之祸。”

    他说得情真意切,毕竟是关起门来的小会议,可以畅所欲言。

    这一次,算是直接将矛头指着张安世了。

    每一次皇帝驾崩,王朝都会面临一个危机,那就是太子威望不足,不足以镇住局面,这也是任何一个正常的皇帝所需要考虑的。

    解缙所言的是,张安世这是直接将太子坑了,将来陛下若是出了问题,太子该怎么办?

    现在太子的位置,非常稳固,解缙说出这番话,却是一下子说中朱棣的心事。

    当然,解缙表面上是为太子担忧,实际上却是说,将来若是太子控制不住局面,不妨可以考虑一下其他的人……比如……

    朱棣凝视了解缙一眼。

    不得不说,解缙是有才华的,他能举一反三,直接将问题的本质道出来。

    可殿中其他大臣的表情,却是各异。

    有的人认为解缙说的对,这殿中,蹇义、金忠、杨荣等人,几乎人人都是坚决支持太子的人。

    解缙这样一说,让他们加重了这一份担忧。

    而对朱棣,可能要考虑的是,自己不能让自己的儿子里出一个建文,这可能会给国家制造隐患。

    朱棣目光幽幽地看着众人,沉吟着道:“利国利民之策,也要这样的斟酌吗?”

    解缙立即就道:“历朝历代,建言者极多,不少人,所倡议的何尝不是利国利民。可最终,都功败垂成,甚至危害了江山社稷。所以臣以为……安南侯身居高位,就不可意气行事,凡事要三思而后行。”

    朱棣抿着唇,转动着手里的银元,这银元上,已浮出了朱棣的一层手汗。

    他缓缓地闭起了眼睛,而后又猛地张开。

    此时,却听张安世道:“解公说的有道理,受教了。”

    解缙微微一笑道:“我说话直了一些,还请安南侯勿怪。”

    “不敢,不敢的。”张安世想将解缙剁碎了心都有,却是不紧不慢地道:“听说……前几日,解公还给赵王殿下,送了一些书籍。”

    解缙面上没有丝毫的变化,却道:“赵王殿下求知若渴,又是大病初愈,我送他一些书,请赵王殿下能够修身养性,有何不可?”

    “倒没什么不可。”张安世似笑非笑地看着他道:“只是听闻,解公与赵王多有走动而已。”

    解缙早就知道这些事,是瞒不住别人的,尤其是瞒不住锦衣卫,他神色从容,甚至显得坦坦荡荡:“赵王聪敏好学,许多事,都希望向我请教,赵王乃陛下的嫡亲血脉,我欣赏他这好学之心,确实有一些走动。却不知,安南侯这番话,是什么意思?莫非……我与赵王殿下惺惺相惜,却也错了?”

    明牌了,你不是在查我吗?那就查吧。

    张安世定定地看着他道:“惺惺相惜?”

    解缙一脸坦然地道:“人有好恶,赵王乃天潢贵胄,我为大臣,彼此有一些交集,应该没有触犯纲纪国法吧?”

    解缙一点儿也不担心,因为他很清楚,赵王也是陛下的嫡亲儿子,绝不会因此而迁怒于他。

    于是他接着道:“何况我与赵王,乃君子之交,安南侯纠缠这些,却教我有些糊涂了。”

    这话的意思是,是你张安世太过胡搅蛮缠了。

    张安世却是露出了笑容,目光中带着一丝别样的意味,笑盈盈地道:“没啥,没啥,只是没想到,解公与赵王殿下的相交如此之厚。我也有许多朋友,和他们亲如兄弟,这没什么的。”

    解缙以为张安世找不到他的错误,这时认怂了,便微笑以对,颇有几分洋洋自得。

    和我争辩,你张安世还是太嫩了,再学一百年吧。

    此时,却有宦官进来禀报道:“陛下,赵王殿下求见。”

    此言一出,朱棣长出一口气,淡淡道:“召来吧。”

    这赵王……也已休养了接近一月的功夫了,解缙对他颇为关心,又不好亲自去府上探望,今日在此相会,他倒颇为期待。若是有机会,彼此能够深谈一下最好。

    毕竟,现在他因为张安世,已经彻底地和东宫撕破了脸皮。

    一会儿功夫,赵王朱高燧便在宦官的搀扶下,徐徐入殿,刚要行礼。

    朱棣道:“不必行礼了,赐座。”

    …………

    第二章尽快会送到。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