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四章:陛下,张安世诈尸了  我的姐夫是太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百一十四章:陛下,张安世诈尸了 (第3/3页)

呜呼,天妒英才。”

    “陛下,安南侯生前,两袖清风,听闻他但凡得陛下旨意,便呕心沥血,不知疲倦地尽心于王命,这样的人……现在已极少见了。”

    “我永乐一朝,功高者莫过于安南侯也,本以为此子必成大器,奈何天不遂人愿,陛下……臣痛心疾首……”

    “若是安南侯能起死回生,臣宁愿折寿二十年……”

    殿中哭声四起。

    有人哭着哭着,就想笑了,连忙拿袖子作擦泪状,作为掩饰。

    杨荣和胡广对视一眼,对此……也啼笑皆非。

    说实话……对于张安世的死,他们是有所震惊的,毕竟……世侯死的如此不明不白,可见那些人,已经猖狂到了什么地步。

    要说痛心,有是还有那么一点点的,毕竟张安世这家伙也算是奇人了,英年早逝,正常人都会为之惋惜。

    可要论起解缙这些人,如此的夸张,就实在有些可笑了。

    可杨荣深知,解缙带着这些人,其实是演一出好戏。

    一方面,为的在陛下的面前,挽回一点信任。与陛下同悲,无论怎么说,都会博取好感。

    另一方面,则是借此……为接下来彻底铲除锦衣卫做打算了。

    锦衣卫之中,一个纪纲,一个张安世,这二人两败俱伤,整个锦衣卫,必然要被裁撤。

    即便不裁撤,少了这两个如日中天的人物,没有十年八年,也不可能恢复过来。

    再加上有了这一次的前车之鉴,朝廷对于锦衣卫,只会更加的警惕,这绝对是一场兵不血刃的大胜。

    现在越是赞扬张安世,显出张安世的功劳,就显得那些锦衣卫有多可恨,这是在给陛下兴起针对锦衣卫的大狱,压上最后一根稻草呢!

    可……杨荣却总觉得,此等手段,实在不是一个宰辅应该去做的事。

    宰辅要做的……不是成日与朝中的人斗争,不是无数争权夺利的把戏!

    也不是说这些手段不能有,而是一旦过了头,就反而不是好的征兆了。

    做好自己本份的事,方才是可以历经数朝而不倒的正道。

    不管其他人怎么想的,朱棣听罢,又不禁悲痛起来。

    他好不容易地调整了自己的情绪,现在又不禁触景生情,感慨道:“可恨,可恨……”

    解缙道:“陛下,臣听闻,安南侯虽不至尸骨无存,却已是被烧得面目全非,如今他的尸骸,已被押运至京的路途上,不日就要下葬。哎……而且他还没有子嗣,自此……安南侯一脉便算绝嗣了。我大明忠臣,竟落下这样的下场,臣……建言,安南侯理应厚葬。”

    朱棣悲痛地道:“朕已命其入葬太庙。”

    要知道,能入太庙的人……无一不是大明顶级的功臣。

    因为一旦入了太庙,就意味着逢年过节,都会有朝廷的大臣,甚至是后世的皇帝,前往祭祀。

    虽然主要祭祀的,还是大明皇帝的列祖列宗,可这些入太庙的功臣,照惯例,都要享受祭祀,自此之后,祭祀不绝。

    无数位极人臣之人,到了最顶峰的时候,每日所想着的,不再是功名利禄,而是这个问题,可见这规格可见一斑。

    解缙道:“安南侯如此功劳,入葬太庙,理所应当,不知陛下,可否定下谥号?”

    朱棣道:“追赠襄国公,谥曰:武襄,何如?”

    武襄这个谥号,已算是武臣最顶级的谥号了。

    再加上追赠了一个襄国公,也是超了规格。

    由此可见,朱棣对于张安世的感情了。

    解缙道:“陛下,武襄虽好,臣却以为,不如……武宁……”

    此言一出,殿中文武,一个个沉默下来。

    如果说武襄乃是一线谥号,那么武宁,则属于一线的一线了,大抵……和文臣的文正公相等。

    武臣一等的顶级谥号,大抵可以排列为宁、毅、敏、惠、襄、顺、肃、靖等。

    而在整个大明,得武宁这个谥号的,只有一人,那便是开国勋臣,太祖高皇帝身边的第一大将,在军中拥有巨大威望,同时家里出了许多后妃,朱棣的岳父兼恩师——中山王徐达。

    这位中山王,几乎是朱棣一生最崇敬的人之一。

    朱棣听罢,有些惊异地看向解缙:“武宁?”

    解缙道:“安南侯所立功劳,实在不小,再者,他兴国安邦,德才兼备,此番虽是枉死,可又何尝不是奉陛下旨意,与逆贼死斗,而被逆贼所害呢?可惜他小小年纪,竟不能寿终正寝,即便是以武宁为谥,臣以为,也并不为过。”

    “再者,张家绝嗣……臣以为……安南侯生前乃是世侯,世袭罔替,陛下应该从张家远亲之中,择一良人,命其过继安南侯为子,再增加安南侯的食户,好使张家香火不绝。”

    朱棣目光微微一转,看向众臣:“诸卿也是这样认为的吗?”

    其实此时的朱棣,怎样加恩都觉得不为过,既然连解缙都提出来了,又想到太子和太子妃必定悲痛欲绝,便觉得,无论是对死去的张安世,还是对太子和太子妃而言,也该多给一些慰藉。

    众臣纷纷道:“陛下,臣附议。”

    “臣也附议。”

    “国家褒奖忠臣,再如何也不为过,唯有如此,方可激励万世,臣也附议。”

    众臣轰然回应。

    死都死了,借花献佛而已,最重要的是他得死。

    朱棣点了点头,叹道:“一切如众卿所愿吧,再加食户一万,为其在顺化,建武定庙。”

    解缙等人,便纷纷道:“陛下圣明。”

    朱棣忍不住眼眶通红:“诸卿此言,令朕颇得几分慰藉,张安世……哎……”

    说到此处,朱棣又不禁心里像堵了一块大石一般。

    缓了缓,他才张口:“速速将其尸骸,送至京城,至京城之后……”

    说到这里,他看一眼赵王朱高燧:“赵王……亲去扶棺吧,布置灵堂之后,朕要亲往祭奠。”

    朱高燧听罢,心中大喜,这去扶棺,又是布置灵堂,这是委以重任啊。

    有时候,一些重大的礼仪性差事,一旦落入谁的手里,往往都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朱高燧立即红着眼睛道:“父皇,儿臣遵旨,儿臣一定办得妥妥当当,要教安南侯虽死犹生,安南侯泉下有知,若知父皇如此厚爱,一定喜不自胜。良臣得遇明主,这定为一段千古佳话。儿臣若是安南侯,只怕已恨不得插翅飞来京城,教父皇见他最后一面……”

    说到此处。

    朱棣本是动情,正待想要擦拭眼泪。

    却有宦官跌跌撞撞地要进来,还没走近,便惊慌失措地叫着:“陛下,陛下……不好啦,不好啦……”

    百官:“……”

    朱棣心里正难受着呢,看这宦官如此失态,顿时大怒。

    这无异于撞到了枪口上。

    那宦官却顾不得这么多,疯了似地冲进殿,竟来不及行礼,劈头盖脸道:“陛下,安南侯……张安世……入宫……觐见……”

    此言一出,所有人的背脊都生出了寒意。

    人们瞠目结舌。

    这说曹操,曹操就来?

    这张安世真诈尸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