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五十四章 文气在赣,命途多舛  独治大明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第三百五十四章 文气在赣,命途多舛 (第1/3页)

    京城的天空阴沉沉的,第一场春雨似乎随时降临。

    国债的认购风潮随着告罄而结束,只是大家的生活还得继续,特别大明的海上贸易已经进入正轨。

    中南半岛、南洋诸岛、朝鲜和日本等地对大明棉布的需求有增无减,甚至大明的海商已经将棉布销往了马六甲之外,开启了属于华夏的大航海时代。

    由于大明棉布已经销往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国家或大部落,致使京城的棉布产量仍旧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大家只能投入紧张的生产状态中。

    虽然大明现在跟海西女真的阿勒楚喀部闹翻,但其他海西女真部落跟大明还是维持棉布贸易,至于蒙古则一直是北面最大的客户。

    元旦大朝会的那场风波过后,大明跟北元的关系竟然变得更加的密切,却不知是出于何种原因,大明朝廷再次慷慨地向北元赠送足足三千匹棉布。

    由于是上层的决定,而且该给棉农、女织工和染坊的银子一文都不少,所以京城的百姓已经投入紧张的生产中。

    “粤式糕点,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河间驴肉火烧,当年大宗皇帝亲尝之物!”

    “新鲜出炉的广西桂林米粉,此粉只应天上有!”

    ……

    由于纺织业的拉动作用,现在京城可谓是百业齐鸣,特别餐饮业十分的火爆,各种地方小吃是层出不穷。

    在不知不觉间,纺织业竟然带动了整个京城的消费市场,亦是让到越来越多的百姓得到了新的生计。

    京城终究是一个名利场,在有心人的运营之下,京城的舆论如期指向了“不取一文”的何乔新。

    “大家莫不是都忘记何尚书还被关在狱中吧?”

    “何尚书蒙冤下狱,我等热血男儿自当奋力营救!”

    “为官三十六载,从不取一文,此乃大明第一清官也!”

    “咱们当修万民书,一起向皇帝请愿,要求都察院释放何尚书!”

    ……

    原本被大家不管不顾的何时新再度被人提起,在经过一番舆论引导后,当即便出现有心之人倡议万民书。

    古往今来,民众的舆论一直被文人集团所掌控。

    只要能够让他们过得舒服的朝代,那么便是“盛世”和“中兴”。若是他们的日子不太好过,那便是他们遇上暴君,所以真正想做事的帝王往往遭到抹黑。

    万民书不过是文人们的小把戏,在一番忽悠的说辞之后,由于是他们执笔而书,所以百姓往往只提供一个指印。

    现在面对高高在上的暴君,他们采用的是“农民吃国王”的模式,所以他们又祭出了这个屡试不爽的大杀器。

    仅仅两日后,为刑部尚书何乔新求情的科道言官连同万民书一起递送上去,却是想要通过万民书向皇帝施予压力。

    “呵呵……你回去收拾好东西,等我出狱便返乡,这京城亦是呆腻了!”何乔新在得知外界的动静后,便对传递消息的儿子道。

    何图看到自己老爹如此乐观,知道结果恐怕是八九不离十。虽然对自己的荫官有点惋惜,但想到在家乡做土皇帝的日子,很爽快地回家准备离京。

    西苑,养心殿。

    朱祐樘面对呈送上来的万民书,仅是打了一个哈欠。

    他现在拥有自己的情报网,自然知道这份万民书的来历,当即将这位呈上万民书的刑科给事中胡琮的名字直接圈出来。

    却不知此人收了多少好处,当即交给吏部处理。虽然自己对科道同样反复清洗,但科道言官仍旧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人的走狗,甘愿充当喉舌。

    朱祐樘不想深究胡琮又是谁的门徒,随手将这一份万民书丢到了一边,然后继续着手现在的工作。

    在打开一份奏疏准备批阅的时候,看到刘吉票拟的字迹跟万安的字迹差别太大,不由得想起那位老首辅。

    帝国的兴衰离不开人材,而帝王的兴盛更是需要诸葛亮等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