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88章 低配双骄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388章 低配双骄 (第2/3页)

至雁门郡的程不识,也终于带着周亚夫托人送到自己手中的书信,来到了雁门太守:郅都所在的地方。

    马邑。

    曾让汉家遭受巨大损失,甚至险些失去开国皇帝的伤心地······

    ·

    “雁门······”

    “雁门关······”

    “雁门古关呐~”

    站在马邑城头,郅都却并没有看向匈奴人的来向:北方,而是看向了被马邑守护在身后的南方。

    而在郅都身侧,看着郅都对着边墙以内的方向,感叹着‘雁门’二字,程不识也不由得一阵唏嘘感叹。

    “唉~”

    “遥想当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大败入侵赵国北境的林胡、楼烦等诸部,并设云中、雁门、代三郡。”

    “之后更是由名将李牧驻守雁门,以戒草原诸胡蛮。”

    “当年那一战,李牧大破匈奴精骑十余万,使匈奴人在之后的十余年,都不敢靠近赵国北境。”

    “只是曾经弱小的匈奴部,如今已经成为了统领草原各部的百蛮大国;”

    “面对匈奴人的胡服赵骑,也变正了我汉家的精锐步卒······”

    如是说着,程不识只又是一阵哀叹,旋即又满是苦涩的低下头去。

    精锐步卒,只是好听的说法。

    去掉‘精锐’二字,那就只剩下步卒。

    就像面对匈奴骑兵大集群时,只能以步兵方阵抗衡的汉家······

    “我不是在怀古伤今。”

    “我是在想:此战过后,要不要建议陛下,将雁门古关整修一番。”

    “——毕竟当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打的草原百蛮抱头鼠窜时,雁门关,便是赵北最重要的一处关隘。”

    “虽然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但同样是面对外族骑兵的入侵,雁门关,应该也还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说着,郅都不由稍侧过头,看了看身旁的同学,或者说师弟程不识。

    便见程不识闻言,旋即也像郅都先前的模样那般,站在马邑北城墙的城头,却沿着城内的方向,将目光投向马邑以南的雁门关方向。

    “嗯······”

    “倒是可以同老师书信请教一番。”

    “毕竟我二人,已经可以算得上是久离庙堂中枢。”

    “究竟能不能、应不应该这么做,恐怕只有老师能给我们答案了······”

    对于程不识的看法,郅都不置可否。

    相较于程不识,郅都对于长安朝堂的了解,自然是更深一分。

    ——毕竟再怎么说,也是曾做过中尉,官至真二千石,在长安闯下‘苍鹰’之威名的酷吏。

    若非当今天子,已是曾经的太子储君刘胜,而非故去的先孝景皇帝刘启,郅都甚至敢拍着胸脯说上一句:离开长安、朝堂再久,我也绝不会‘疏于庙堂之高’!

    但如今,一切都有所不同了。

    曾经的中尉,变成了如今的雁门守——戴罪立功的雁门守;

    曾经的御史大夫,一手推动削藩策,以致吴楚七国之乱爆发的罪魁祸首晁错,则变成了北地守——同样被恩准戴罪立功,且‘罪孽’比郅都都还重的北地守。

    再加上眼下大战在即,郅都即便是再不愿,也只得承认程不识所言,确实是眼下最妥当的办法。

    ——戴罪之身,郅都实在不便节外生枝。

    就算要向当今天子胜提议整修雁门关,也至少得是在此战过后,郅都亲自回长安禀奏战况之时。

    最好······

    “最好,是带着大捷的消息,向陛下恳请······”

    如是想着,又最后朝雁门关所在的防线一远眺,郅都终还是无奈的将目光从远方收回。

    侧过身,总算是正对向师弟程不识,上下稍打量一番,便咧起嘴角微微一笑。

    “陛下已经送来诏书和兵符。”

    “此战,我为主帅,君为副帅。”

    “我师兄弟二人,也送算是等来了如此良机。”

    “便是老师,也难免对此战忧心忡忡,单是抄录的兵书残卷,便已送来不下三份······”

    嘴上如是说着,郅都也不忘苦笑着低下头,从怀中取出厚厚一摞白纸。

    待抬起头,正要将手中兵书递上前,却发现面前的师弟程不识,此刻竟也带着与自己一般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