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6章 《削藩策》的首要目标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126章 《削藩策》的首要目标 (第2/3页)

,却也只是让那些宗亲诸侯,从‘欲反不反’的暧昧态度,安抚到了骑墙观望的程度。”

    “如果没有这段时间的异常天象,这样的局面继续维持下去,局势,本会愈发朝着有利于朝堂的方向发展;”

    “就算最终,也还是会爆发叛乱,也有不小的机会,将叛乱控制在‘只有刘濞独自起兵’的程度。”

    “但这突如其来,又接踵而至的异常天象,却将陛下的计划全部打乱。”

    “那些原本骑墙观望的宗亲诸侯,恐怕如今,也已经生出了‘天命有变’的心思······”

    神情严峻的道出一番话,申屠嘉已是有些上气不接下气,布满血丝的双眸,也更添一分疲惫、虚弱之色;

    见此,刘胜自也不忍恩师继续开口,便伸出手,一边轻抚着申屠嘉的后边,一边将话头自然地接过。

    “异常的天象,必定会改变其他宗亲诸侯的想法,使老师先前‘孤立吴王刘濞’的谋划被打乱。”

    “再加上接连的异常天象,必然会造成朝野人心不安、叛军士气大涨。”

    “此消彼长之下,宗庙、社稷,便会面临巨大的威胁。”

    “所以,父皇不能再坐以待毙,将上苍的怒火,继续归咎于自己身上了。”

    “——哪怕只是为了安定朝野人心,父皇也必须做出改变,和应对。”

    “当然了;”

    “将上苍的怒火强加到刘濞头上,也不算是曲解天象。”

    “就像我刚才说的:这段时间的异常天象,这么解,也完全说得通。”

    “准确的说:这是最准确,也最具说服力的解法。”

    一番话语下来,刘彭祖本还有些疑惑地面容之上,也逐渐带上了一抹无奈的笑容;

    至于开口说话得刘胜,以及在兄弟二人中间调整呼吸的申屠嘉,面上更是苦涩更甚。

    按理来说,有申屠嘉亲自‘修改方案’,《削藩策》可能引发的隐患,本该被规避大半。

    就如申屠嘉提出:擒贼先擒王,把吴王刘濞单独拿出来开刀,彻底解决吴国的同时,通过杀鸡儆猴的方式,来震慑那些‘立场不够坚定’的宗亲诸侯;

    这样的方案,即便是放在上千年后,那场决定王朝走向的靖难之役,也绝对算得上是精明!

    如果建文帝削藩之时,也能有申屠嘉这样的人,在朱允炆耳边说一句‘别管其他人,就盯着燕王朱棣往死里搞’,那后来的靖难之役,便很可能会变成‘燕x王之乱’。

    除了‘擒贼先擒王’的削藩理念,申屠嘉更是凭借开国元勋所特有的军事才能,为长安朝堂提前规避了很多风险。

    比如武关方向的戒备,以及荥阳-敖仓一线的防线漏洞,都在申屠嘉的提醒之后,快速完善。

    如果没有发生意外,照这样的趋势进行下去,《削藩策》最终所引发的后果,也不外乎两种。

    ——要么,吴王刘濞狗急跳墙,独自起兵,然后被长安朝堂随便伸出一个指头碾死;

    再或者,就是刘濞清醒的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可能成功,于是索性放弃造反,任由长安朝堂挥舞着《削藩策》,将吴国三郡五十三城,削个七零八落。

    无论是哪一个结果,对于长安朝堂而言,显然都可以接受;

    但事态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却显然有些脱离申屠嘉,甚至整个长安朝堂的掌控了······

    “唉~”

    “谁能想到,老师精心谋划,又为朝堂提前做好了许多准备,眼看着,就要将一场叛乱扼杀于萌芽之中;”

    “却被这段时间接踵而至的异常天象,破坏的七零八落,付诸东流呢······”

    师生三人摇头唏嘘间,刘彭祖一声满是无奈的感叹声响起,却惹得刘胜嘿然一笑。

    “倒也不算是‘尽付诸东流’吧?”

    “起码比起晁错那‘逼反全天下’的思路,老师的应对,还是让朝堂规避了不少风险?”

    故作轻松的一语,却惹得申屠嘉的面容之上,竟悄然涌上一抹轻松之色!

    但也并没有直接开口,认可刘胜的话语,而是深吸一口气,再悠然发出一声长叹······

    “唉~”

    “这,就是我先前,同二位公子说的:战场之上,局势瞬息万变;”

    “具体到国家层面的战争,就更是如此。”

    “就像这一次,朝堂按部就班、步步为营的谋划,却被这一连串毫无征兆的异常天象所打乱;”

    “国事,往往也都是如此。”

    “——明明是稳操胜券、十拿九稳的政策,却很可能因为这种无法预料的变故,而迅速变的胜负两猜,进退两难。”

    “所以过去,我才会经常教导二位公子:稳定,才是治国的第一关键。”

    “因为只有稳定,才能让朝堂有应对变故的能力;”

    “而动荡,却只会引发接连不断的变故,让朝堂自顾不暇,顾此失彼······”

    慢条斯理的说着,申屠嘉又是长出一口气,眉宇间,更是带上了些许自嘲。

    “扪心自问,我这个丞相,并不是一个有才能的人;”

    “无法像贾谊、晁错那样,提出有利于宗庙、社稷的政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