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 烽烟漫道(下)  权握天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第三章 烽烟漫道(下) (第1/3页)

《元宁实录•顺宗卷》

    崇明十一年八月,帝巡幸燕州。

    阳玄颢被臣下的奏章惹起了满腹的怒火。所有关于燕州的奏章摆到一起,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混乱!

    永宁王与齐朗都对他说明了燕州的情况,他当然知道燕州越乱越有利于朝廷控制;他也知道,同一件事情,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截然不同的说辞,一直以来,从那些不同中看到真实的情况就是他必须做的事情。这样的事情,阳玄颢都可以接受,但是,燕州的事情明显超出他接受的范围了——他现在连东海三郡到底伤亡了多少人、是否有充足的赈济粮、守军是否还有战力都不清楚!

    虽然说军报的真实性更强,但是,石原谨慎地只报告军情、战情,对于其它事情恪守武官应有的沉默,而地方文官,不同的利益需求让他们的奏章内容天差地别,一两份的话也就罢了,可是,阳玄颢看到的奏章全是如此,也就不能不让他火大了。

    更糟糕的是,截然相反的说辞让他完全不知道真相会是如何。

    夏承正说他只管军事,齐朗以谨慎的态度拒绝表达意见,其它朝臣则因为不同的理由不得不各执一辞,阳玄颢忽然发现一切都不可信任了,因此,他气急败坏地扔了奏章,吼着要亲自去燕州。

    皇帝这样说了,臣下不能当作不知道,当天,劝谏的奏疏就呈了不少,齐朗与永宁王更是亲自求见,辛苦劝说。

    对这两人的劝说,阳玄颢一言不发地听着,但是,等两人说完,他眨眨眼:“朕还是觉得必须亲自去!”

    两人劝了整整半天,只换回这么一句,不由无奈地对视一眼,行礼退下。

    夏承正与齐朗并肩走了一会儿,才问道:“你怎么就确定皇帝不会改变主意了?”

    之前遇到齐朗,他就表示劝谏的结果不会很乐观:“陛下若是一时兴起,一夜过来,也该冷静了,更何况那么多劝谏的奏疏,还不好下台阶吗?”

    齐朗看了永宁王一眼,只见夏承正一脸不豫,显然对他之前的说法仍有保留,不由摇头轻笑:“殿下,陛下现在绝对不是只想看看燕州的实情,陛下恐怕是意识到,燕州也有他想要的东西!”

    “什么东西?”夏承正皱眉。

    齐朗抬手指向宫门处的禁军侍卫,夏承正不解地挑眉,齐朗却不说了。

    出了承清行宫,齐朗才淡淡地道:“天子在乎的自然不会是金玉币帛,燕州也从来不以富庶闻名。殿下,您还想不到吗?”

    八月初十,阳玄颢颁诏,命齐朗奉太后以诸后宫回銮,永宁王回大将军行辕,政事交议政厅,大事不决请慈谕。

    燕州刚结束****,实在不能算是安全之地,随驾的禁军又要分出一半随紫苏回銮,夏承正调了精锐沿途保护,又命燕州军提前三日戒严清道,即使做到如此地步,夏承正仍然不放心,命护驾的军队一日一报,不敢有一丝懈怠。

    从易州入燕州,不过七日的路程,阳玄颢却立刻察觉出两地的不同,易州不算富庶,但是,夏氏地位超然,官吏不敢放肆,永宁王府对家人又极为约束,一般人在易州还是可以过得不错,再加上边境交易,易州自然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气氛。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戒严清道的原因,阳玄颢总觉得燕州给他一种压抑的感觉,他所看到的所有东西都很古老,似乎是刻意保留的,而人总是刻板。

    更准确的说,是制式!阳玄颢问的问题,总是得到近于一致的回答,而那种回答中却感受不到一丝真心。一开始,阳玄颢还以为是官员的指令,但是,很快就发现,并非如此,而是因为,在那些人的脑海中,那些问题的答案就是那样的。

    阳玄颢感到不可思议,燕州人的想法与他完全不同,比如,尽管他们的手中已经没有粮食了,但是,燕州人并不担心,因为,自然会有人运来粮食分配给各家,这似乎是天经地义,而粮食的来源是军队。

    一名地方官告诉阳玄颢,燕州每年收割的所有粮食统一上交燕州军,再由各地的世家往下分配,分配的规则很繁琐,但是,所有人都认可,尽管那些人得到粮食还不足他们收获的三分之一。

    “这是赤裸裸的打劫!”并非燕州出身的官员总会为一些事情而在阳玄颢面前激动不已。

    燕州十三郡只有十个家族是世族,而这十个家族掌握着燕州军,也就掌握着燕州的一切,云、古、风三家更是占了燕州所有资源的五分之三,而东山更是被云家独占。

    阳玄颢同样年轻,对于燕州那些违背法令的事情,他同样震怒不已,诏令不停地发出,让远在成越的议政厅忙碌不已。

    紫苏却拦下了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