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诸亲(求双倍月票)  我的公公叫康熙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诸亲(求双倍月票) (第2/3页)

    福松道:“张家迁居桐城三百年了,传到张相,已经是第九代,只张相同曾祖父的叔伯兄弟,就有三、四十人,到了廷字辈的子弟有八、九十人。”

    张英也生了七子,只是第五子早夭,只剩下六人。

    张氏一族,子嗣繁茂,整个家族都是兴起之势。

    珠亮道:“可是张相族人,并不曾听闻有高官显宦。”

    族人再多,也是依附张英这一房的,不能给什么助力。

    福松常跟张廷瓒亲近,知晓的更多些,道:“要说张家发迹,要追溯到前朝了,差不多是五世祖的时候,张家就出了进士,换了门第,张相曾祖父、伯父都做到三品大员,只是那是前朝的官,不好提了,有个堂叔,是本朝高官,官至兵部尚书,只是壮年薨逝,当时张相才应童子试,没有借上什么力。”

    珠亮佩服道:“这就是书香门第,累宦人家了。”

    居然跟勋爵人家似的,长盛不衰。

    富明也道:“不是说张家二爷的岳父,也是坐到了京堂,小小的桐城,还真是人杰地灵,居然出了这么多高官。”

    福松道:“等你下场试了一回,就晓得了,这应举业有些经验、技巧在里头,一代代传承下来,子弟学习都有自己的章程,跟埋头苦学又不同,不管是顺天府乡试,还是江南乡试,榜上有名的,还是以官绅子弟为主,真正寒门陋室子弟,少之又少,往后张家的举人、进士少不了。”

    珠亮道:“江南富裕,士绅多,文气也足。”

    富明咋舌道:“在京城的时候,就听说江南富裕,读书人多,还真是不一样,怪不得得了机会,京官子弟都要寄籍应试。”

    张廷璐叔侄都是寄籍顺天府的。

    还不知以后如何。

    没有分卷之前,顺天府乡试比江南乡试好上榜。

    不说别人,就说张英的三女婿,也是少年秀才,结果参加了四、五次乡试,都没有过。

    不过也跟桐城所在省份有关,桐城地处江南,子弟要参加的是江南乡试。

    江南乡试,解额说起来比顺天府解额多,有一百三十五名,只是这是两省的名额,江苏占七成,安徽占三成。

    桐城隶属安徽省安庆府。

    分卷以后,京城官员子弟应试的人数,是江南乡试官员子弟的数倍,可是录取名额比江南乡试的还少,难度一下子增大了。

    小些的张家子弟,还能重新选择,在原籍考试。

    可是张廷璐跟张若霖叔侄,已经在顺天府寄籍,就只能在顺天府应试了。

    这叔侄的应试之路,应该没有张廷瓒跟张廷玉兄弟那样顺当。

    时间不早,简单梳洗,换了衣裳,兄弟三人就又到了张家上房。

    他们三个一个是未来姑爷,两个是亲家小辈,不算外客,张家上下就都全乎。

    除了张英夫妇,如今在桐城的张家人还有三子张廷璐夫妇、四子廷夫妇、六子廷瓘夫妇、七子廷瑑、张四姑娘与如今住在娘家的三姐儿夫妇。

    张家孙辈,只有长孙张若霖成家了,其他还有十来人,另有外孙、外孙女两人。

    加起来二十多人,正房里满满当当的。

    儿孙这里,除了几个年幼的,都随着张英陪客。

    女眷那里,则是都环绕着姚夫人。

    兄弟三个出京的时候,觉罗氏再三嘱咐,汉人规矩跟满洲不一样,在女眷面前要更有礼些。

    眼下福松三个,就很是乖巧模样,并不往女眷那边张望。

    倒是女眷这里,晓得这三个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