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九十五章 哼,不想听(第二更求月票)  我的公公叫康熙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四百九十五章 哼,不想听(第二更求月票) (第2/3页)

舒舒想了想,道:“只能在关外重新娶亲,是‘入乡随俗’;后头给原配发妻请封,就是‘时过境迁’……”

    在辽东时,李父认了包衣旗人为义父母,保全性命,也由着养父母聘娶妻子。

    等到出仕后,他面对的却不单单是八旗,还有天下士人百姓。

    真要是人品坚毅的人,李父被掠后压根活不下来。

    他的父兄都是死于那次兵祸,真要说起来他算是投靠了仇人。

    九格格听着李父的行事,心中多了不喜,却也没有口出恶言。

    王朝更替,做了贰臣的不是一个两个。

    她并没有好奇舒舒为什么会知道这么多,只当是九阿哥说的。

    李父是内务府出身的二品大员,李煦现下又是内务府的织造郎中,内务府那边对李家故事知道多些也不稀奇。

    “幸好文嬷嬷有个儿子,要不然真要憋屈死了。”

    九格格道。

    本是当成妻子出嫁的,结果莫名其妙的成了妾室。

    舒舒小声道:“更幸运的是做了皇上的保母……”

    这个,才是她在失了正妻之位后,却保住了儿子嫡长子待遇的主要原因。

    如今李士祯已经病故,李家的当家人是长子李煦,而不是王夫人后生的两个嫡子。

    九格格也明白过来,道:“怪不得汗阿玛提拔李煦,这样恩典李织造只有拼死效力的。”

    姑嫂俩闲话一回。

    九格格又提起万寿节礼。

    舒舒笑道:“我们那份,是九爷预备的,早准备好了。”

    这次也带着。

    九格格好奇道:“是什么?”

    舒舒没有说,道:“等到了正日子,妹妹就晓得了。”

    要是所料不差,九阿哥应该会在万寿节前赶到苏州。

    到时候就让他亲自奉上寿礼好了。

    舒舒觉得九阿哥应该能赶到,可路上太赶了。

    她心中盘算着时间,好像紧紧巴巴的。

    但凡路上耽搁了,就要延了。

    一时之间,舒舒有些矛盾。

    既是盼着九阿哥顺利赶来,又是担心赶路太急遇到问题。

    九格格见她神色低沉,带了关切道:“九哥的信还没到?”

    每次都是小路子去高衍中那边取信,九格格晓得兄嫂通信的频率。

    这次间隔时间十来天了。

    舒舒摇摇头道:“信没到,不过人应该快到了。”

    她没有瞒着,说了九阿哥出京“接驾”之事。

    九格格就真的当接驾看的,心里算了算时间道:“那月底就能见到九哥了……”

    舒舒笑了笑没有解释,要是没有意外,应该是后天,最迟大后天了。

    圣驾原定在苏州驻跸两日,三月十六启程。

    结果十六日一早,苏州府官兵士民,齐集行宫,跪留圣驾。

    而后,康熙叫人传了口谕,再留三日,于十九日启程。

    等到行宫门口的官兵士民陆续散去,就来了两伙人,正好在行宫前遇上。

    一伙四十多人,大部分是披甲的侍卫跟马甲;另外一伙十几人,也是侍卫为主。

    “九弟、十弟……”

    八阿哥看着眼前众人,带了不可思议。

    九阿哥已经下马,由一个魁伟的黑脸汉子搀扶着,样子十分狼狈。

    旁边十阿哥跟着下马,面上带了忧心,不放心的看着九阿哥。

    旁边还有个身材结实穿着蒙古袍的女子,面容有些稚嫩。

    这样穿着打扮,这是十福晋?

    八阿哥觉得恍惚,望了望身后府邸。

    确实写着“苏州织造衙门”几个大字。

    这是苏州,不是京城,他们怎么都来了?

    九阿哥浑身都要散架了,大腿根与尾骨也生疼、生疼的,心里就跟着烦躁。

    换做以往,即便发生了之前的事,不好意思的肯定也是他。

    而且他觉得,从八哥嘴里肯定有更合适的说辞与解释。

    弄得最后,就是“误会”。

    他要是计较,倒显得他小肚鸡肠。

    九阿哥就任性的翻了个白眼,下巴扬着,连个招呼都懒得打。

    八阿哥包容的笑笑,望向十阿哥,道:“怎么恼了,这是路上拌嘴了?”

    十阿哥看了八阿哥一眼,没有回答,只道:“八哥您忙着,我们先去见驾……”

    说罢,他就对旁边的傅鼐道:“劳烦傅侍卫去御前代九哥同我请见。”

    之所以让傅鼐去御前禀告,是因为他是奉了四阿哥之命过来护送。

    此举也是给傅鼐体面,也是给四阿哥在御前刷一遍功劳。

    傅鼐应了一声,往织造府衙门去了。

    为了赶路,出了济南他们就精简了人手。

    一百护军都留了。

    贝勒府的二十披甲也留下十人。

    董鄂府的护卫留下十人。

    五辆马车也都留下了。

    这样他们就带剩下五十来人,双骑双鞍,每隔一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