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五十七章:千古第一阳谋,推恩令!计定,斩宁王!【求月票】  大夏文圣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百五十七章:千古第一阳谋,推恩令!计定,斩宁王!【求月票】 (第3/3页)

又能说什么?

    退一步说,能被自家人造反,那也证明这个皇帝没用,与其落在外人手中,还不如肥水不流外人田。

    顾锦年完全有理由相信,太祖当年就是这个想法。

    当然也设置了诸多限制,什么藩王不能随便入京,入京就是谋逆大罪。

    可这些东西都没用,在真正造反者面前,总能找到一些文字漏洞。

    只是推恩令不一样。

    推恩令,可以有效解决藩王之乱。

    “推恩令?”

    “快细细说来。”

    永盛大帝完全就是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他望着顾锦年,期待着这个推恩令。

    “陛下。”

    “此计极其简单。”

    “只需要陛下发布一道圣旨,从今往后,废除藩王长幼之分,长子继承五成家产,包括爵位,而次子继承其余五成家产,外加上也可封爵。”

    “扶持幼子与庶出,认可对方,不出二十年,大夏境内再无独权之王。”

    “只不过,此计想要彻底平下藩王之乱,陛下必须要做三件事情。”

    顾锦年出声,道出推恩令的内容。

    推恩令乃是千古第一阳谋,内容也十分简单,甚至只要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这计谋歹毒在何处。

    封建社会之中,一般都是传长不传幼,宁王死后,宁王的儿子,也就是李冷秋可继承宁王王称,所有的兵马全部由李冷秋掌控。

    至于李冷心,就什么都没了,至少朝廷不会给任何加封,但家庭关系好,李冷秋也会给予一些赏赐,相当于分一小部分家产给对方。

    这还算是家庭和睦。

    要是家庭不和睦,基本上就是养着你,或者让你去打点一下生意就差不多了。

    让你这辈子荣华富贵已经算是很对得起你。

    碰到一些狠茬子,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该杀的杀,该囚禁的囚禁,该送出去联姻的联姻,一点都不含糊。

    你没有任何权力说话。

    自然而然,除长子之外,其余权贵的后代,一个个都不满,但不满又能如何?

    只能低头装死。

    可若是朝廷下达一道圣旨,那就由不得这些藩王怎么想了。

    除了宁王这种,其他藩王权贵,谁不生个十几个儿子?有些能力强的王侯,生上百个后人都不足为奇。

    朝廷下达圣旨,算是给他们撑腰,等老头子一死,就可以名正言顺争夺家产了。

    包括他们的娘亲,也会竭尽全力去争夺家产,你要是不给?那我就进京告状。

    朝廷来收拾你。

    什么?你们这些长子都不服?联合起来想要造反?

    没问题,造反成本多大?你手下将士愿意带着全家老小陪你一起造反吗?

    成功了还好说,没成功你全家都要死光啊。

    这个时候,二公子三公子四公子,二夫人,三夫人,四夫人纷纷出面,来到这些本就内心摇摆不定的将士面前说上一句。

    你何必造反呢?要不这样,你直接把大公子抓走,咱们一起合伙,让你往上走一走?

    一听这话,有几个人能顶住?

    就算这个属下忠心耿耿,那行,直接去找副将军。

    兄弟,想转正不?

    一句话的事情。

    一切都是利益,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皇帝不给下面人好处,照样被反。

    如果群臣没有权力,皇帝独揽大权,什么事情亲力亲为,眼中容不得一丁点沙子,认真搞三年,搁普通世界,不是暴毙就是溺亡。

    放这个世界,估计也差不到哪里去。

    扪心自问,整个大夏王朝所有权贵阶级,有几个没享受权贵福利?

    把大家的底掀开,有几个鞋子上没有泥巴?

    顾家都不可能干干净净,圣人世家都做不到。

    这是天理。

    永盛大帝是瞬间明白了这个推恩令意味着什么。

    让这些权贵内斗起来,而且还是父子,妻妾之间的斗争。

    这些王爷,侯爷,在外人看来,都是一等一的存在,高高在上,可在家庭内部,还不一样是人?

    小妾吹点枕头风,人就麻了。

    外加上长子固然重要,但其他儿子就不是儿子?指不定有些长子还不如其他儿子。

    这是攻心之计。

    这是阳谋。

    无解的阳谋啊。

    永盛大帝实在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激动,他已经能想象到,这计谋若是施行下去,各地王侯会是什么表情。

    只不过,永盛大帝很好奇,顾锦年说的三件事情。

    “你说。”

    “朕听。”

    永盛大帝强忍住自己内心的兴奋,询问着顾锦年所言。

    “陛下。”

    “推恩令能否真正施行下去,完全取决陛下什么时候下达圣旨。”

    “但施行和有没有效最为重要。”

    “一但圣旨传递出去,只怕会激起这些藩王反感,这很有可能是一个机会,被他们拿来抨击,到时候逼迫朝廷,要么废除,要么他们就造反,这一点陛下必须要思考清楚。”

    顾锦年道出其一。

    “这个朕明白。”

    “这推恩令,既可平定藩王之乱,但也有可能引发藩王之乱。”

    “所以,推恩令之前,朕必须要杀鸡儆猴。”

    永盛大帝出声,他明白顾锦年的意思。

    这道圣旨,明眼人都知道是什么,必然会引起藩王反逆之心,很有可能会被有心之人带偏。

    毕竟今日是推恩令,明日很有可能就是削藩令了。

    “朕想到了。”

    “杀民充匪,敲打西北二境,把这件事情公布于天下,在关键时刻,留有余地,不压迫的太紧,再将推恩令拿出。”

    永盛大帝只是稍稍一想,便想到了关键点。

    推恩令拿出去,必然会引起藩王争议。

    但在推恩令拿出去之前,渲染这杀民充匪之事,处死一切主犯,为民伸冤,并且将矛头指向各地藩王。

    不管有没有参与,都要让他们人人自危。

    关键时刻,退一步,再将推恩令拿出来,虽然依旧不开心,可对比这样继续闹下去,这些藩王会选择接受。

    毕竟那个时候,百姓的舆论绝对不小。

    没有人敢跟百姓作对,即便是宁王。

    “陛下英明。”

    顾锦年礼貌性的夸赞一句。

    能当皇帝的,要是这点智商都没有,那的确可以换个人了。

    “其二,推恩令若下放出去,朝廷必须要时时刻刻关注,已经分家的权贵,必须重新分家,快要分家的权贵,出手干预分家。”

    “这样做,可以有效让一批人占据便宜,然后朝廷暗中扶持,封爵赐地,象征性给予一些礼服长袍,玉辇坐骑。”

    “如此一来,会有更多人羡慕,到时候便可静坐钓鱼台。”

    顾锦年道出第二点。

    这点很关键。

    事情折腾好了,肯定要让这般权贵去嗨皮,到处去嗨皮,朝廷给银子花,也给封地,还有特制的礼服,玉佩,令牌。

    权贵不就是喜欢用这种东西装哔吗?

    这要是折腾几个来回,其他王府侯府的二公子,三公子,顶得住吗?

    根本顶不住。

    到时候,大夏王朝什么都不用做,就安安心心看各大藩王家里吵架,怎么吵都行,最好是吵的不可开交。

    只要不动手,朝廷绝对不会插手,等你们吵完之后,该怎么分封,朝廷会公平公正。

    吵的越凶,这个权贵势力就崩的越狠,几个兄弟姐妹,老死不相往来。

    可朝廷不怕他们不听话。

    因为他们都想继续掌握权力,一个宁王可以不怕朝廷,可如果宁王的势力,分成十股势力,那就不敢对朝廷做什么了,只能老老实实干活。

    谁敢造反,朝廷一句,谁干掉他,谁拿他的封地,保证兵不刃血,就能平各地祸乱。

    这就是人心。

    推恩令,就是针对人心。

    千古第一阳谋。

    永盛大帝是越听越激动,越听越兴奋。

    “锦年。”

    “第三点呢?”

    永盛大帝询问道。

    “陛下,这第三点更加重要。”

    “杀宁王。”

    顾锦年淡淡出声。

    一听这话,永盛大帝沉默了。

    杀王?

    “这是何意?”

    永盛大帝有些不明白,理论上这推恩令到了这一步,已经很可以了,为什么还要杀宁王?

    推恩令要是施行下去。

    宁王的造反计划,至少没了一半,因为到那个时候,没几个王爷会响应宁王。

    不是他们不敢,而是他们的后代子孙不愿意。

    以前,除了长子,其他都没什么权力,也没有什么好日子过,所以家族造反,也愿意拼一拼,拼成功了,自己就可以掌权了。

    现在,什么都不做,就能分享王位,自己吃饱没事干为什么造反?

    所以都没有人会去支持宁王。

    为什么还要杀宁王。

    “陛下。”

    “只有杀了宁王,在推恩令才算是真正施行。”

    “否则,终究只是一道圣旨罢了。”

    “只有染上王血的推恩令,才能震慑住各地藩王。”

    顾锦年出声。

    说完这话,他沉默不语,只是朝着永盛大帝一拜。

    推恩令。

    之所以能被称之为千古第一阳谋,不是因为这个计谋没有破绽。

    而是这个计谋,利用的就是人心。

    但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帝王必须要掌握绝对的权力,所有诸侯藩王都要害怕这位皇�

    �。

    在绝对实力面前,推恩令才能发挥神效。

    杀了宁王,天下藩王就只能老老实实接受,诚诚恳恳。

    三代之后,藩王之乱,彻底解决。

    可不杀宁王。

    终究还是一道圣旨罢了。

    真要想造反,大不了造反之前,把除了世子之外的直系,全部杀一遍不就够了?

    狠下心来,还怕什么?

    宁王必死。

    大夏是时候需要树立帝威。

    永盛大帝安静了十三年。

    也的确要拔刀一次了。

    养心殿内。

    永盛大帝显得无比安静。

    他明白顾锦年的意思了。

    过了半响。

    永盛大帝的声音,也不由响起。

    “此事。”

    “朕明白了。”

    “锦年。”

    “你这计,当真为千古第一阳谋啊。”

    永盛大帝内心似乎做好了一个抉择。

    但他没有回答顾锦年,而是夸赞顾锦年这个计谋。

    帝王的心思,很难猜想。

    顾锦年不清楚自己这位老舅,到底是怎么抉择的。

    但他知道的是,即便不杀宁王,为了这个推恩令,自己这个老舅,也绝对不会放过宁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