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五章:京都之怒,百官争议,江宁郡平乱,龙颜大悦  大夏文圣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六十五章:京都之怒,百官争议,江宁郡平乱,龙颜大悦 (第3/3页)

  敲锣打鼓的声音响起,江宁府的官兵也极其兴奋,这些日子他们见到太多冷暖,也在为难民发愁。

    如今开仓放粮,他们自然兴奋。

    而四门城外,也响起如雷一般的声音。

    “粮食来了,粮食来了,朝廷运粮来了,郡守有令,开仓放粮,大家不用担心没粮了,朝廷运来的粮食足够吃上三个月。”

    “大家快去赈灾地,每日可领三餐,保证人人有饭吃,不会再有人饿死了,不会再有人饿死了。”

    一群官兵冲了出去,他们敲打着铜锣,喜极而泣,一个个在难民堆中狂奔,将这个喜讯告诉大家。

    下一刻。

    无数难民愣住了。

    他们愣在原地。

    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

    “你说的是真的吗?是真的吗?”

    “真的有粮来了吗?有粮来了吗?”

    “朝廷真的送粮来了吗?”

    一道道声音响起,所有难民都期待着这一日,都渴望着这一日。

    如今听到了,他们反而有些不敢相信,反而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一遍遍的询问。

    “没有骗你们,没有骗你们,真的,粮食来了,粮食来了,大家不会被饿死了,你们不会饿了。”

    官兵哭着喊道,因为冲出难民之地,他看到了一具具尸体,忍不住哭。

    也就在这时。

    轰隆隆。

    轰隆隆。

    轰隆隆。

    天穹之上,一艘艘龙舟出现,每一艘龙舟如同巨兽一般,在天穹划过。

    数千精锐站在龙舟之上,一个个宛若天神一般。

    “吾乃夜衣侯,奉陛下旨意,前来送粮,开城门。”

    夜衣侯之声响彻整个江宁府上下。

    十三艘龙舟,如同十三头巨兽,在天穹划过,给予无数人生的希望。

    “有粮了,真的来粮了,朝廷送粮了。”

    “哈哈哈哈,不会有人饿死了,不会有人饿死了。”

    “圣上英明,皇帝英明,朝廷万岁,陛下万岁,大夏万岁啊。”

    “大夏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时之间,百万难民狂喜不已,所有难民几乎全部跪在地上,痛哭流涕,他们熬了这么久,没想到终于等到了粮食运来。

    他们几乎都已经绝望了。

    然而在最绝望之时,看到了希望,这如何不让人喜极而泣啊。

    但依旧有些人,抱着自己已经死去的亲人,指着天穹上的龙舟,哭泣大喊。

    “爹,你看看,朝廷运粮来了,爹,你醒一醒啊,你睁开眼睛啊,咱们有救了,咱们不会饿死了。”

    “娘子,娘子,你看,粮食来了,粮食来了,你为什么不多坚持坚持啊。”

    哭泣声不知为何,有一些伤感。

    有一老妪,望着龙舟,双眼已经流不下泪,她全家没有死在逃荒的路上,而是死在了城外。

    因为她们没有银子,只有她一个人活到了现在。

    她的夫君死了,她的三个儿子死了,三个儿媳死了两个,一个被买进府里当了丫鬟,就给了两升米,就两升米啊。

    四个孙子死了,三个孙女也死了。

    全部都死了。

    如今看到了生希望,可她并没有任何一丝丝喜悦。

    取而代之是麻木。

    是沉默。

    因为对她来说,生与死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然而,对于城内米商来说,他们脸色无比难看。

    朝廷粮食运来了。

    官仓开放。

    这对他们而言,可不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他们的米再也不能卖天价。

    一时之间,这些米商聚集在一起,商量对策。

    可真正麻的是这些外乡人。

    他们连夜赶来,就是为了赚一笔快钱。

    可没想到的是,朝廷的粮食运到了,这就意味着江宁府不缺粮食了。

    而他们现在如果把粮食运走,先不说成本有多夸张,这一路上的耗损也不小啊。

    再者,运回去做什么?自己家吃吗?

    都装麻袋了,还吃?

    卖的话,估计又要被米商狠狠压价,完全是得不偿失啊。

    一时之间,这群外乡人开始疯狂压价。

    什么三百两,一百两的。

    十两银子就买。

    可惜的是,难民压根就无视他们,有免费的粮食不吃,吃你这种粮食?

    十两银子?

    五两银子都不卖。

    不过也有一些人还是有些提防,担心朝廷运的粮不够,所以主动来买。

    十两银子一石。

    可其他外乡人看到这一幕,肯定不干啊。

    直接降价。

    九两,八两,七两,六两,到最后价格降到五两银子一石,再少了也不会有人卖,毕竟血亏。

    五两银子刚刚好,正常米商如果打压价格,他们卖是三四两一石。

    现在卖掉,能够变现就当白跑一趟,为国家效力,也亏不到哪里去。

    而且早点卖掉早点回去,总不能一直在这里风餐露宿吧?

    第一批卖掉粮食人,立刻收拾东西回去,回去的路上,看到无数人都在运粮,这帮人满脸笑容,什么都不说,就特意营造一种大赚特赚的感觉。

    倒不是故意使坏,这帮人想法也简单,就当做是帮难民一把,如果现在要是说没赚,这帮人掉头回去,那岂不是只有自己一家亏了?

    不过也有人吐苦水说没赚,说朝廷运粮来了。

    可结果呢?

    得来的全是骂声,什么你自己赚了银子,就不让我们赚?平时没看出来你是这种人啊。

    总而言之,大势已定,根本就不可能逆转。

    府内。

    所有米商聚集,一个个愁眉苦脸。

    随着郑公出现后。

    众人纷纷起身,你一句我一句,想问一问接下来到底该怎么办时。

    郑公的怒斥声不由响起。

    “现在知道来找老夫了?”

    “之前去哪里了?”

    “让你们不要卖这么高,不要卖这么高,你们就是听,如今民怨四起,又有大量外乡人过来卖米,我看你们怎么收场。”

    郑公也是被气的不行。

    按他的意思,价格稳定在六十两,即便是有外乡人过来卖米,完全可以打压,然后低价收过来,再高价卖出去,形成良性循环。

    可问题是这帮人卖的太凶了。

    动辄就是几百两银子,实际上根本卖不到这么多银子,是有人在暗中搞鬼。

    然而这帮人也跟着涨价,让这些外乡人也纷纷开高价。

    他们想要收购也没用,总不可能真三百两四百两银子收一石?这要是收了,引来的人岂不是更多?

    可以说,这场粮灾,可能彻彻底底被化解了。

    “郑公啊,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您快给我们想想主意吧。”

    “我们知错了,知错了。”

    众人纷纷开口,骂他们接受,可先想出办法才是王道啊。

    望着众人这般,郑公也深深吸了口气,木已成舟,的确骂也没用。

    “接下来都听我的,不然的话,都别想发财。”

    “朝廷运粮来,并不是一件坏事,外乡人就不敢过来运粮了。”

    “而且现在外面的小粮商,一个个低价出手,你们现在出面,把这些粮食全部买来。”

    “主道全部被毁,朝廷运来的粮食,绝对不会太多,最多撑个十日,算上官仓还有一些,加起来二十日差不多了。”

    “只要等这二十日过去,我等就可以继续高价卖粮。”

    “但在这个时候,你们不要再贪图小利,稳住即可。”

    “知道吗?”

    郑公开口。

    他并不认为朝廷能运来多少粮食,只要坚持二十日,就没什么大问题了。

    可话虽然是这样说的。

    众人听后,却只是点了点头,但内心还是有很多焦虑以及反感。

    一直让我们稳住稳住。

    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你说朝廷给的粮不多?

    你怎么不去看看龙舟有多少艘啊,朝廷连龙舟这种东西都搬出来了,你还在这里抱着侥幸?

    这是众人的想法。

    可明面上却不敢说,都是笑着答应。

    随后,郑公离开,他还有事要办,该说的也说完了。

    等郑公一走,众人也离开,只不过三五成群,各自有各自的群体,开始各种议论。

    而且回家路上,一辆辆粮车经过他们面前,百姓无比激动。

    各种声音也响起。

    什么有粮了,不用担心了。

    什么这帮狗商这下要亏死,马上丰收一来,他们屯的粮都要成为陈米,到时候亏的血本无归。

    这种言论太多了。

    一两句还好,可说多了以后,这帮人心里也发憷啊。

    陈米和粮米完全是两个概念,价格也极大,江宁郡本身就是鱼米之乡,米价其实一直都不会太贵,六两银子是新米,一般陈米价格就是三两,行情好的时候四两。

    他们收购这些粮食,成本就不止六两啊,毕竟之前有内幕消息,要是真亏了,那就是真正的血本无归。

    “他娘的,一直让我们稳住,稳住,他肯定无所谓啊,他有钱有势,又不是主做米商的,当真亏了,还有其他收入,我们这次要是亏了,那就什么都没了。”

    有人忍不住开口,终于爆发了。

    “就是就是。”

    “我看啊,这就是想要让我们送死,还让我们继续收购?拿什么收购?”

    “得了,别管那么多了,直接卖吧,马上又要大丰收了,这要是不卖,到时候真是亏到娘家去了,咱们定个数,五两五一石,有多少卖多少。”

    “可别呛价,这价格已经亏了。”

    “行,就按这个说法,权当做行善积德。”

    一时之间,这些商人也不废话,彻底坐不住了。

    一个个回去,开始压低价格,贩卖粮食。

    而这消息也一瞬间传到外面去了。

    商人降低价格,这可不是小事啊,等传到外面时,这些外乡卖米的更是一个个跳起脚骂娘。

    觉得这帮米商真是吃绝户。

    但有什么办法?

    只能赶紧卖啊。

    价格最终硬生生压到了四两银子一石,刚好不亏银子,但要说赚就根本赚不到了,只能说真正的白跑,打免费工。

    要不是想着就当来赈灾,不然心里肯定憋屈死了。

    外面降价,里面的商贩也开始降价了。

    四两就四两,现在比的就是谁先出货。

    价格跌到四两银子一石,这下子官府坐不住了,直接派人去买。

    不过没有光明正大,而是派一些手下,大肆购买,都不急着运过去,直接签单就行。

    反正粮食就在府内,单子签下来了,不怕你跑路,你总不可能扛着几万石粮食跑吧?

    如此,仅仅只是几个时辰的时间。

    郡守府内。

    张旸看着堆积如山的粮单,笑的根本合不拢嘴。

    按理说,发生这样的灾祸,粮价十两银子一石,在可接受范围内。

    四两银子一石,这绝对是稳赚的买卖啊。

    四万两就是一万石。

    四百万两就是百万石。

    朝廷之前预计拨款至少是几萬萬两,現在最多只需要两千万两白银,就可以彻底解决未来三四个月的粮食问题。

    毕竟丰收在即,可能都要不了这么多银两。

    “神计,神计,这当真是神计啊,陛下怎么会这般聪慧啊。”

    张旸一边笑,同時也一边好奇,皇帝怎么如此聪慧。

    不过他也没闲着,等粮单到手,第一时间写奏折,同时找来顾宁涯,请他送回宫中给陛下看。

    同时,张旸看着顾宁涯,也不断夸赞皇帝圣明。

    但顾宁涯直接开始了。

    “跟陛下没太大关系,这计谋主要是我侄子想出来的,当然也是受我启发。”

    话说完,张旸傻了。

    “张大人,你不会觉得我顾宁涯没这个脑子吧?”

    看着张旸的反应,顾宁涯有些没好气,自己跑东跑西,这几天一顿好饭都没吃过,占点功劳不过分吧?

    “不是不是,你是说这策略,是你那个侄子顾锦年所写?那个著出千古文章的顾锦年?”

    张旸惊愕了。

    “这不废话,行了,懒得跟你这种鼠目寸光之人啰嗦。”

    “这事解决了,你也算是欠我一个大恩情,以后我来江宁郡,要还是这样招待,你就别怪我顾老六对你不客气。”

    顾宁涯不想多聊什么,直接带着奏折离开,赶紧去复命。

    而张旸也彻底愣在原地。

    如此。

    一直到翌日子时。

    顾宁涯已经飞奔而来。

    手持金令。

    无视一切。

    直接入宫。

    将奏折献给还未入睡的永盛大帝。

    ---

    ---

    这句话突破99的本章说,后面还有一更一万字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