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节 金色的梦  张曼新传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节 金色的梦 (第2/3页)

,与他在“二·五”罢市的演讲无关。

    即使如此,张曼新对于屠永明席卷一些华商在“中国商城”的订购摊位款仍深为不安。他与“华联会”的理事们多次开会研究,设法查明屠永明的行踪,力争把屠永明绳之以法,还那些被骗的华商们一个公道。可是,由于屠永明行为诡秘,一时踪影皆无。

    按说,张曼新为了保证广大华商在反对“四虎”市场老板肆意涨价的斗争中有个退路而与屠永明拓展“中国商城”的做法本无可非议,而屠永明私携一些华商在“中国商城”的订购摊位款逃走与张曼新也本无必然的联系。可是在旅匈华人社区中的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却极尽诬谄栽赃之能事,借题发挥,居然于三年之后,在匈牙利华人联合总会承办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第六届代表大会、张曼新当选为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第六届候任**之机,炮制出一封耸人听闻的诬告信,在国内各有关政府部门广泛散发。

    这封诬告信的落款处是三十三个华人公司的三十六人的签名。后来核实,这些在诬告信上签字的华人公司和人名纯属子虚乌有。

    对于这封诬告信,匈牙利的各华人社团听说后义愤填膺。他们为了正本清源,还“华联会”和张曼新一个清白,以铁的事实针锋相对地书写了一封反驳信,信的最后,是匈牙利各华人社团负责人的亲笔签名,并注明了电话号码。

    起初,张曼新对于别有用心的人在“中国城”问题上的诬陷怒不可遏。

    但是,他经过激烈而冷静的思考,觉得在建造“中国城”的问题上,由于涉及到众多华商的利益,大家各自的处境不同、利害不一,加之旅匈华人社会的复杂性,失败一次甚至几次,是不足为怪的。作为一个开拓者,一个甘愿为华胞的生存做出奉献的人,就要不怕挫折,不怕失败,不怕有些人有意搅混水,甚至不怕栽赃和诬谄。经受挫折、失败甚至是诽谤,不仅是对意志的锻炼,也是对情怀的洗礼,更是对求索的激励。

    从而,张曼新又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建立一座真正属于广大旅匈华胞的名副其实的“中国城”的努力之中。

    这一次开发“古宝奇”亚洲批发市场,是在一斗“四虎”引发的拓展“中国商城”计划流产两年后的初春,即二斗“四虎”之时。

    二斗“四虎”,其始因也是由于“四虎”市场老板利欲熏心,擅自将摊位租赁费上涨百分之二十五。在“四虎”市场的广大华商利益受到严重盘剥时,“华联会”挺身而出组织“四虎”市场的华商罢市。其斗争的结果,又是以“四虎”市场老板的妥协与失败而告终。

    在二斗“四虎”的罢市动员大会上,身为“华联会”会长的张曼新,再一次站在讲台上,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说,拉开了罢市斗争的序幕,后来又为第二次开拓“中国城”发出了撼人心魄的呼吁:开拓“古宝奇”亚洲批发市场,营造旅匈华胞自己管理、经营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那么,“古宝奇”亚洲批发市场是怎样的来历呢?张曼新为什么又热中于这件事情呢?

    简言之,张曼新主张开拓“古宝奇”亚洲批发市场,也是二斗“四虎”的派生物。

    这“古宝奇”批发市场,位于布达佩斯市九区,与“四虎”市场相隔不远,其老板是匈牙利人,名叫巴索尼·维克多(BARSONYIVIKTOR)。“华联会”在组织“四虎”市场华商罢市之前,基于旅匈华商的长远利益,为了适应匈牙利即将加入欧洲联盟的大趋势,树立旅匈华人的整体形象,尽快融入匈牙利主流社会,同时也是保障二斗“四虎”的彻底胜利,联合匈牙利越南人联合会,经与“古宝奇”批发市场老板巴索尼·维克多多次磋商,达成了诸如“尊重以华联会和越南人联合会为代表的将在本市场从事经营活动的全体华商、越商以及其他各民族商人对本市场管理事务上的权利”以及对摊位和商亭不得擅自提高价位等核心内容的协议。

    为着一目了然地说明开拓“古宝奇”市场较之“四虎”市场的优越性,“华联会”还特制了“四虎”市场与“古宝奇”市场比较表。

    无疑,开拓“古宝奇”亚洲批发市场,涉及面广,是一个很强的经济敏感点,但是成功与失败并存,这次,张曼新的金色的梦又破灭了。

    为什么?

    张曼新痛心地讲,又是源于一些旅匈华胞的劣根性。

    说直接一点,精明的“四虎”市场老板将原定的涨价百分之二十五的幅度缩小到百分之五,瓦解了“四虎”市场的华商的队伍,占华商三分之一的既得利益者,患得患失,眼见罢市斗争成功,立刻对开发“古宝奇”亚洲批发市场持反对态度。

    这些人由于经济实力大,所以起到的消蚀和破坏作用是巨大的。

    最后,一万余名旅匈华商中,真正为开发“古宝奇”亚洲批发市场缴款的只有四百余人。

    至此,张曼新第二次为开发“中国城”的努力成为“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张曼新又怎能不痛惜!

    一个月后,“华联会”眼见开发“古宝奇”亚洲批发市场难以如愿,便决定对缴了集资款的华商如数退款。

    五月初的布达佩斯仍凉风习习,瓦蓝的天宇一碧如洗。

    可是,在布达佩斯十三区贝克大街26号香港楼的“华联会”303号办公室内,却气氛燥热和压抑。

    张曼新和“华联会”的同仁们坐在办公桌前,忙碌地给络绎不绝地到办公室来的华商退款,并付给每个人利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