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卷 南方 第三百四十九章 决胜(24)  回到明朝当太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卷 南方 第三百四十九章 决胜(24) (第2/3页)

疑的语调,断然结尾。

    她虽不是皇太后,但其实在宗法上地位高于崇祯,崇祯毕竟是外藩!以宗法来说,她这个小叔子对她这个皇嫂,在家务事上,理应有一份尊重。

    太子掌国政,说是国事,也是家务的一种,从今之后,自己这个小叔子,还是多享点儿福就好了!

    一时殿中情形便是有点尴尬,好在水西门到皇城宫城是一路从北而南,从金吾卫大街到府军前卫大街,一路畅行无阻,侍卫处和大都督府都派了兵维持,虽不扰民,但也是把街道给肃清了,只是沿途军民都知道清军两路前来的消息,若是在朱慈烺出现之前,南京城的几十万军民也未必把亡国放在心上,国是朝廷的,是贵戚的,是大臣的,不是小百姓的。

    但现在有新闻司的分析,何谓亡国,何谓亡天下,还有不遗余力的宣传清军屠城的事,再加上剃发令确实颁发了,所有人都是一身冷汗。

    亡国亡天下什么的还能不理,这头发要剃,这可万万不能忍。

    剃了头,怎么下去见祖宗?剃发易服,人不诚仁,鬼不象鬼,死都不安生,这他娘的鞑子也太可恶了些,当百姓的交粮纳税,管你哪家当国,可人家头顶的头发是留还是剃你也要管,这手也伸的太长了吧?

    有这种心思,当然是人心不安,再无知的百姓也能凑在人堆里听人念新闻纸上的事,现在战事不大妙,五六个总兵被人打的如狗一般,四处逃窜,百姓交口痛骂的时候,心中自然也是十分不安,此时看到皇太子前来,自是交口相传,一起到街面上亲迎。

    当然,看热闹的心思也不低。

    皇太子上次进京时的热闹,到现在还有人念念不忘。

    但这一次,朱慈烺却是十分低调。他上次来,根基还浅,不得不张扬其事,而到现在,除了少数人外,绝大多数的大臣和武将都得承认他是练兵领军的奇才,是大明的定海神针。有这种舆论和清江行营实际上的实力,再张扬就无谓了。

    而且,也不必刺激崇祯的神经,对这个父皇,他还是不愿做的太过了。

    所以南京市民看到的就是穿着灰色平虏军常服的朱慈烺,只有领口和胸前的金色龙形胸牌才能显露出他皇太子的身份,别的,武装带,利落的灰色军常服,圆形笠帽,高可及膝的皮靴,看着是威武漂亮,但南京人有点见识,知道平虏军的骑兵和军官平时就是这种打扮,全军上下,全是如此。

    看皇太子身后跟随的大股骑兵就是眼前明证,全部是灰色军常服,黑色皮靴,所不同的就是领口章和胸章袖标的不同,离皇太子最近的,就是一片金星和银星,远一些的是铜星,有见识的人也知道,这是军中的军衔标识,军中人凭着这些标识就能认的出来,哪一个是武官,哪一个是将军,哪一个是老兵军士长。

    战时,遇到危急时刻,就能会拢一处,听从上官指挥,平虏军在这一年来的战事中,打不散,拉不跨,靠的就是这些东西了。

    蹄声如雷,轰鸣在南京城的街道之上。

    沿途的百姓军民,都是默不出声,而行进中的平虏军,也是静默的可怕。

    这是一支铁流,不少人身上还有血和火的痕迹,那是从河南战场下来休整的骑兵,现在又跟随着皇太子进城来安定人心,稳固大明天下来了。

    不少人眼中含泪,看着川流不息的铁流从眼前过去,想要说些什么,却是什么也说不出事。再伶俐的人今天都变的笨嘴拙舌了,他们只是含着眼泪,看着这些军人从自己眼前一直不停的走过去。

    很多人都是在这个时刻才明白,天下事,国事,都和自己的家事有关,而平时看不起的大兵,吃粮的没出息的货色,在这种时刻,得靠他们来保护自己的身家安全。

    就是在这样的情绪之下,对军人的形象有了彻底的扭转。打今天起,再有人在南京人面前说军人的不是,市民百姓就敢用大耳光抽他。

    而百姓如此,平虏军的将士们更是在期待与信任的眼神中被洗礼了一圈,他们整个灵魂都在颤抖,在这样信任的眼神中,叫他们立刻去出战,去迎敌,哪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