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21章 破镜难圆  终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821章 破镜难圆 (第2/3页)

。”

    “好,我来安排。”

    李瑕并不能在延安久驻,点点头,道:“希望能尽快吧。”

    ~~

    塞门寨。

    塞门在延州城西北二十里,乃是当年范仲淹所修筑的。

    宋、西夏的交战更多时候都是这样修筑城寨,屯兵营田,互相对峙。只有这种打法才有足够的粮草来支撑漫长的战事。

    蒙人不擅长这种打法,攻打关中时选择的是迂回包抄。

    杨大渊擅长。

    筑城屯兵,当世比他有经验的人没几个。

    当年随余玠、蒲择之构垒守蜀之人,比他资历老的,也只有王坚,却还在临安荣养。

    便是张珏,论经验也比杨大渊浅得多。

    据垒推进的策略,首先看水路。

    延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延安,流向黄河,塞门寨就在延河边。

    杨大渊占据了延河上游,面对张珏,他在地势上占尽了优势……

    其实,当年蒙哥死时,杨大渊也曾想过反正,复归大宋。

    但当时他家小都已陷在蒙军之中,不好逃离。

    之后北上觐见了忽必烈,被忽必烈之气度折服,他便罢了再叛心思。

    一转眼,已成了蒙古都元帅了,几乎已成为一个新的世侯……

    三月初五。

    杨大渊才刚刚收到合丹、史天泽撤兵的消息,招两个侄子来商议。

    “猛攻一两个月,却攻不破李瑕的防线,大蒙古国愈发不能战了,莫不是国势衰退了?”

    “立国不过数十年,正是最强盛之际,岂可言国势衰退?”说话的是杨文安,他时年二十三岁,生得威风凛凛,眼神冷峻。

    相比之下,他的兄长杨文仲便显得文弱了些。

    杨文仲叹息一声,又道:“但蒙军对阵李瑕,接连吃了败仗,此为不争之事实。我只觉当年投降时几乎就是蒙军兵势最强之时,至于如今……唉。”

    杨文安道:“兄长多虑了,因阿里不哥之乱未曾平定罢了,实力犹在。”

    他并不因蒙军的撤退而沮丧,相反,显得有些兴奋,转身面向杨大渊,拱手道:“叔父,我认为这对我们而言还是好事。”

    “好事?”杨大渊沉吟道:“宋军可抽调出更多兵力支援张珏,岂可称好事?”

    杨文安道:“诸路皆败,损兵折将、耗费钱粮无算,唯有叔父取得进展,功高于诸将;又可借与宋兵对峙之机积蓄实力,学史、张、严家自治一方,管军民之权。自是好事。”

    杨大渊摇头,叹道:“你目光短了,只顾一家之利,却忘了国势若败家也难保。”

    比如大宋就是国势衰败,不能保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