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86章 白雪歌送李郡王归长安  终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786章 白雪歌送李郡王归长安 (第2/3页)

是如此提醒了一句。

    “之前判断忽必烈会先北上,已经错了。这次的判断若是再错了……经不起一场大败。”

    “确实经不起一场大败。”李瑕道:“但关陇若是丢了,就再也夺不回来了。”

    他也不坐下,在堂中踱着步,显得思虑重重。

    “以蒙古的实力,我们要胜它,一共也只有寥寥三次机会,蒙哥之死、李璮之叛、阿里不哥。

    借着蒙哥之死,我们收复汉中、关陇,这是第一个机会。李璮叛乱,这是第二个机会,我们并未把握得很好,没能拿下河南,但收复了河西走廊。

    现在是第三个机会,趁着阿里不哥还没被彻底打败,我们得要守住这些战略要地,否则再也不会有机会重新收复了。”

    思虑重重的李瑕说着这些,眼神中却有某种坚决。

    他两世为人,有一个经验之谈,人有时得做些看似很艰难的选择。

    打个比方,就像在冬日的清晨,再困再倦也得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走进冰冷的空气,把美梦和困意惊醒,才能在繁忙的一天完成所有要做的事。

    机会、时间,这些都是一去就不复返的东西。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有确切的消息,阿里不哥很快就要反攻哈拉和林,所以认为忽必烈抗不住我们。”

    李曾伯还是没有问李瑕的消息渠道,先是提醒道:“不可将期望寄托在旁人身上,阿里不哥未必靠得住。”

    “我明白,但我的意思是,眼下会是往后几年中忽必烈最弱的时候,明年,他的实力会更强。”

    “我们可以先撤回,若明年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大战,我们再反攻……”

    “这才是将期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李瑕道,“等到明年,阿里不哥只怕也是一触即溃。所以我才说,他的作用,反而是在他真正与忽必烈交手之前的这段时间……他的声势,比他本人更有威慑作用。”

    李曾伯没听懂这句话,想了想,依旧觉得这情形很微妙。

    他终于问道:“是何情报,能让郡王做出这样的判断?”

    “阿里不哥安排的傀儡、继承察合台汗国的阿鲁忽,如今已征集了十五万大军……”

    当李瑕仔细说完了天山以西的形势,李曾伯这才有些明白过来。

    他拨弄着火盆里的炭火,分析道:“只在西面便有十五万援兵,再加上北面从他领地带来的大军,阿里不哥的声势不凡,待消息传到开平,足可威慑忽必烈了。”

    “是。”李瑕道,“声势真的很厉害。”

    “但也只有声势了吧?”

    “阿鲁忽我不了解,但他的领地比大宋国土也不遑多让,一个坐拥万里山河、一个能在短时间内召集十万大军的汗王,就只是个傀儡?”

    “还是阿里不哥这个……外强中干之辈的傀儡。”李曾伯摇了摇头,“我不信。”

    “李公也看出阿里不哥的外强中干了?”

    “虽远隔万里,但只看这几个情报。阿里不哥本得众望,然而弃哈拉和林而逃。”李曾伯道:“便像是……”

    “像徽宗皇帝弃汴梁而逃?”李瑕问道。

    李曾伯脸色难看了些,但还是道:“弃庙社而幸远地,都城人心崩溃,势不可逆矣。”

    从这一点看,阿里不哥与赵宋皇氏一样的懦弱。

    李瑕本已提前给了蒙哥身死的消息,但没用,阿里不哥缺的从来都不是消息,而是胆气。

    没胆气,就是再早得到消息,他还是要心怀侥幸,盼着忽必烈会去参加什么忽里勒台大会。

    没胆气,守都不守就弃哈拉和林而逃,虽远在万里也教人瞧不起。

    “阿鲁忽看似支持阿里不哥,实则绝不会真忠心于这样一个大汗。故而我说,阿里不哥只有声势。那么,他能对天下局势带来的影响,反而在于忽必烈去征讨他之前这段时间。这时间很短,转瞬即逝。我们若撤出河西、关中、陇西,绝不会再有机会收复,所以,只能守,不能退。”

    李曾伯点点头。

    一叶落知天下秋,李瑕能从这一桩情报里就窥见天下之势,这份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