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06章 上善若水(为盟主“金吾郎”加更)  终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706章 上善若水(为盟主“金吾郎”加更) (第2/3页)

每一次斡腹之谋他都曾洞悉,提醒朝廷早做准备。

    余玠曾多次得他支援、蒲择之出自他的引荐、刘整曾在他麾下立功……

    牟子才言“首蜀尾吴,几二万里,今两淮惟贾似道、荆蜀惟李曾伯二人而已”,绝非言过其实。

    李曾伯在朝堂上并无势力,入仕至今已是第三次被褫职了。

    因他不是进士出身。

    所谓“以一身横当荆蜀之冲,屹然如长城万城”之功臣,也就是中枢想免就免的“同进士出身”。

    下了船,自有胥吏上前来接。

    “可斋公当面,平章公今日得空,可赐见,请吧。”

    李曾伯哼了一声,随来人往枢密院……

    ~~

    贾似道近来消瘦了不少,但好在他的新政颇有成效。

    他原本打算拿出自家一万亩良田,但感受到压力,干脆将家中两万亩田地一股脑全充作官田。

    堵住了朝中所有反对者的嘴。

    连饶虎臣也深受触动,拿着几亩职田也想支持,贾似道本以为这老迂臣终于转而支持自己,有心提携他复相。

    不想,一番长谈,两人还是政见不合,在具体的革弊方案上多有异议。

    “宗召且看,今已赎回公田三百余万亩,卓见成效,但远不足数额,如今只赎买有官职之门户,然已有诸多官员将田地寄于亲眷门下,当我等不敢收无官之家田地……”

    “贾平章何意?收田不论官民?不可啊!一旦开此例,则百姓之田必为胥吏所强购,万万不可!”

    “……”

    谈到后来,饶虎臣不肯相让,终是又惹怒了贾似道。

    “贾似道!你操之过急,祸国殃民!”

    “国事危急,你给我睁开眼看清楚!”

    “……”

    “饶虎臣!你给我滚,滚!慢着,你今日若走出这道门,我削你二秩、夺你祠职,你归乡也无官身,死后无谥!”

    “哼!”

    饶虎臣头也不回。

    滚就滚吧,本也不是一路人,贾似道也不需要这种迂臣相助。

    老而昏庸,亳无胆魄,惯会在旁冷眼相傍,不足与谋。

    收公田、罢和籴,国库可由公田收入,不需再剥削平民,大宋积弊正在被肉眼可见地改变……

    “平章公,李曾伯到了。”

    “我便不愿与这些迂人打交道。”

    贾似道吐了口长气,揉了揉脸,又召李曾伯来见。

    ~~

    李曾伯与贾似道的矛盾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十年以前。

    当时任京湖制置使的贾似道调任两淮制置使,知重庆府的李曾伯调任京湖制置使。

    换防之初,两人还彼此欣赏对方才干。

    李曾伯给了贾似道极高的评价。

    “十年江汉之经营,万里巴渝之声援……规划大则事事备,识见远则着着高。古社稷臣其犹劣诸,今公卿间谁出右者?!”

    彼时贾似道作为孟珙亲自举荐继任京湖防事的人选,也担得起这评价。

    李曾伯还为此作诗,云“白羽一挥新玉帐,朱帘半卷旧红楼。此行整顿乾坤了,公衮莱衣正黑头。”

    但就在换防的第二年,两人便发生了政见不合。

    当时,襄樊残破,李曾伯认为“襄阳天下之脊,古今重地,南北必争”,必须恢复襄阳防御。

    贾似道则以“孤垒绵远,无关屏障”为由反对。

    李曾伯不听,贾似道便出手阻挠,三年后终于将李曾伯调任他方,自己插手京湖事务,调任嫡系吕文德为京湖统帅。

    两人从此积怨愈深,渐至不可调和之地步。

    李曾伯早早便看出,贾似道根本就是狂妄自大,容不得半点忤逆,量小贪权。

    今日过来,遇到饶虎臣怒气冲冲离开,李曾伯与他稍聊了两句,最后只道:“贾似道早晚众叛亲离。”

    “可斋公慧眼如炬……”

    ~~

    贾似道端坐在太师椅上,看着李曾伯进来,也不起身相迎。

    他年纪小于李曾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