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9章 飞虎军  终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249章 飞虎军 (第2/3页)

不太喜欢跟着造反。

    造反如果没有文人的参与就很难,李瑕近来就对此有深切的感受。

    另外,江春这么做也是一种表态,表示已在准备离任,会放权给李瑕。

    少了这些权力的牵扯,两家人住在一起,近来关系也颇好。

    “方才荻儿还在说,非瑜的为官经历与稼轩公相似。”江春道。

    李瑕不是第一次听这样的评语了,知道“稼轩公”指的是辛弃疾,曾率五十骑冲数万人的敌营。

    他忙道:“不敢与稼轩公相提并论。”

    江荻低下头,瞥了他们一眼,不明白江春为何要把这些话拿出来说,显得像是她在背后惦记李瑕一样。

    江春嗑了个瓜子,笑道:“家里人闲聊无妨的,非瑜不必过谦。你与稼轩公都是年少时立下奇功。之后,非瑜你创建巡江手,是否在效仿稼轩公创建‘飞虎军’之举呐?”

    “飞虎军?”李瑕颇感兴趣。

    江春见他不知,遂解释了几句。

    “孝宗淳熙七年,稼轩公上奏,提议创置飞虎军。彼时朝中多有人称此举‘在于其功利心’,又因花费巨大,多有阻挠者。稼轩公极力斡旋,甚至将御前金字牌给藏起来。

    朝廷岁支钱八万贯,然飞虎军仅成军便花费四十二万贯,其后岁费二十余万贯。稼轩公又自行赡养,多方理财,取办酒课,营田庄,有房债,有租地钱,有营运钱,一力创置。

    朝廷以一千五百人为额,稼轩公含糊其词,最终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战马铁甲皆备。军成,雄镇一方,为诸军之冠。

    次年,稼轩公调离湖湘,飞虎军则在其后数十年间屡屡被调往各方前线,声名显著,至今依旧为大宋强军之军号……”

    李瑕听江春说话,大概明白了他说自己是效仿辛弃疾。

    辛弃疾把酒业官营,他则是想要贩私盐,同样都是多方理财,一意孤行地要创军,也同样被说是“功利心太重”。

    不同的是辛弃疾当年任湖南安抚使,李瑕如今只是小县尉……

    江春又道:“非瑜可知,飞虎军成军不过数十日之后,稼轩公被调到了何处?”

    “何处?”

    “调任江西安抚使,同年十一月,罢官。”

    李瑕眯了眯眼,已经意识到江春在提醒自己什么。

    江春又笑道:“家人间闲聊,我说几句交心的话……巡江手如今还不算成军,至少名义上不算,最多算是乡勇。这次非瑜立下大功,做得很聪明,把功劳多推给史知州。

    但往后呢?下次非瑜再立了功,朝廷中就不会有人问‘一群乡勇如何屡建奇功’吗?到时总有人查非瑜如何养军,难免有些麻烦……对,我近几天看非瑜行事,是想要继续养军,不假吧?”

    李瑕问道:“县令的意思是?”

    “还是该上奏朝廷,将这名份定下来。不说如飞虎军一般设一军招两三千人,也可成为五百正规地方军。”

    李瑕道:“只怕此事一成,我也要被罢官吧?”

    江春嗑着瓜子,似不经意地道:“可由我来上奏,两全其美。”

    李瑕笑了笑,完全明白了江春的心思。

    如此一来,在名义上这支小军队就是江春创建的,往后有功劳都有江春一份;而李瑕也能显得功利心不那么重。

    江春反正要调走了,又没有名气,不怕被人猜忌,缺的是功劳;李瑕年纪小、资历轻,正经升官升不上去,名气却大,容易被打压,需要刻意减小影响。

    确实是对双方都好的一个提议。

    这就是江春和房言楷的不同了,同样是看到李瑕在贩盐,房言楷想的是阻止,江春则是轻描淡写地提出一个对两边都有好处的办法。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