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汴梁时月 第四百四十三章 对位  北宋大相公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汴梁时月 第四百四十三章 对位 (第2/3页)

队长之间的对决,变成了一对一,这种情况下曹国舅对于富绍隆还是十分有信心的。

    此时所有今天到场的人,除了在房间内观看比赛的曹菡和曹诱,其实都觉得,接下来要进行的就是方庄对上富绍隆的战斗。而曹菡和曹诱呢,他们其实是在想,陆垚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对于这种局面,陆垚之前已经做好了决策,而随着方庄的一声令下,三人也都开始了行动。

    富绍隆这边呢,他也是给站在自己旁边的那个队员下达指示,表示接下来,自己应该是会对上方庄,这样就能决出比赛胜负,他让那个队员千万不要插手,不管发生什么情况。而后他也是苦笑着表示,到时候自己的那个队员应该是会被对方剩下的两个人给盯死的,到时候就算是想帮忙应该也是来不及的。

    随后,富绍隆也就是摆开了架势,等待对方的进攻。

    陆垚此时脑海中在不断回忆着太祖长拳以及这场比赛进行到现在富绍隆的出招套路。

    太祖拳法之风格独特,造诣纯正,套路严谨,动作舒展,招式鲜明,步法灵活,不拘陈迹,刚柔相济,虚实并兼,行拳过步,长打短靠,爆发力强。

    太祖拳法讲究实战,攻防格斗,起如风,击如电,前手领,后手追,两手互换一气摧。其劲力发挥于撑、拦、斩、卡、撩、崩、塞。拳谚云:“囚身似猫,抖身如虎,行似游龙,动如闪电”。其主要手法为:挑、砍、拦、封、闭、缠、扫、踹、弹、撩、钩、撞、绊、缠。交手时,讲求一胆,二力、三功、四气、五巧、六变、七奸、八狠。进身前,要“审势观察细留神,逢弱直冲入中门,遇强避锋绕步锤”。手步相连,上下相随,遇隙即攻,见空则扑。所用招式,非攻即防,虚中寓实,实里含虚,一式多变,借敌之力以制其身。

    太祖长拳共分为三十二势。

    第一势,懒扎衣

    懒扎衣为内家拳传统架子。双脚并立,前脚尖直指对手前脚背,前手暗指对手前架手臂外侧。若进攻时此势则先攻下盘,待敌重心稍倾,上步单鞭可以借势跌人。若不敢冒进,也可静待,以逸待劳,后发先至。

    第二势,金鸡独立

    当对方右拳打来,我当用左手捋其右手臂外侧引敌重心前倾,右拳右膝同时进攻对手的头和肋。出膝时要用小腿催劲弹起,身向左转。若对方前倾势尽,欲用劲起身,则可顺其劲崩跌对手。若敌不起身则就势用反关节技身体右转引带跌人。

    第三势,探马势

    探马势后重前轻,步劲前三后七。手的高度根据对方肘的高度而变,无论进退都可近步粘沾。以右手直拳为例,右手粘敌小手臂外侧,捋臂拿手顺势翻腕。同时左脚顶住对方的前脚做支点,左手托击敌肘。利用左手和左脚伸直形成的圆弧,拉长对手的拳架,使对手肋下出现空挡,迫敌重心前倾,而后可有多种攻击方法或跌或打。而探马手还有多种连跌带打用法。这只是其一。

    第四势,拗单鞭

    拗单鞭与合气道的手法相似,对手右拳打来,我用左手接腕用手臂和肩肘形成圆弧,引带敌劲,对手重心稍倾,我则借敌旧力已过,新力未发之际,回身用劈拳挑脚直打人中线。然后上步推跌。是后发先至,连跌带打。主要根据对方的出手,拗单鞭也分左右两个方向。

    第五势,七星拳

    七星拳型似截拳道警戒势,是后发先至,当对方无论拳打腿攻,我都以桥手搅腿格开对手的结构架,进步上下连攻,截劲近取,连削带打,令敌防不胜防。

    第六势,倒骑龙

    此势是诱敌深入战术运用,如古之拖刀技,对方打来,自己用步法后移重心拉长战距,一手牵腕,一手托肘,使对方拳不着力,前劲打尽便是强弩之末,在敌旧力略过,新力未发时,及时反攻,打人措手不及。此势以引诱为主,所以一定要暴露一定破绽,能引人全力一击方能出奇制胜。所以破绽必须露得巧,给人能一击打倒自己的误导。在敌进攻时却突然闪开,让敌拳不着力,却势不能退。基本跟闪打相似。但关键是步法。上身的闪避是以步法带动手法托肘配合,在闪避攻击的同时,脚步要埋伏到对方重心线做反击的伏笔,一旦对方拳势已尽,则及时反击对方重心线。做到后发先至,应手仆人。

    第七势,悬脚虚

    此势是以后腿为重心,前脚脚尖轻点地,前脚虚悬,是对对手腿法的预备。也是心理上给人腿法防守不严密的感觉。因为只有一腿保持重心。对方腿踢来我则后发先至用前腿格挡或截击对方小腿侧面靠近膝盖的部分。借前脚落地,前脚向体外带动身体外转,同时换腿攻击对方。前脚落地的位置要尽量的接近最好是粘上对方的支撑腿,这样后腿近身发力对手避无可避,即使对手及时格挡身体也会向后倾斜,则我当借势赶上借腿落势锁腿向对手头上一掌,则对方重心难稳。

    第八势,丘留势

    对方打来我当用前手格挡,步法上夺取对方重心线。在夺取重心线的前提下,后手跟上前劈,若对手有反挣力,则及时用探马手化解牵引对方重心,一旦重心失衡则一掌赶上,使之倒地。是连跌带打之技。

    第九势,下插势

    此势后发先至,针对对方的高路腿法,即对方直腿的攻击,但及时进步,前脚要接近对方支撑腿。用前臂抱对方腿或用肩靠击对方腿,然后在近身时再次进步钩住对方脚踵,同时手上擒拿对方的手腕和托击对方的肘关节使对方的手无法攻击自己。最后借助骨骼结构和杠杆原理将对手重心撬斜,使对方跌倒。

    第十势,埋伏势

    此势发挥了引诱战术和后发先至的特点。重心偏后前腿跪于后腿膝后,手上成弯弓势。由于重心较后。对手进攻则需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