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章:户部税收,皇权特许,大内龙符,许清宵又要开始搞事了!  大魏读书人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百一十章:户部税收,皇权特许,大内龙符,许清宵又要开始搞事了! (第2/3页)

段,依旧是小儿科。

    与此同时。

    京都户部。

    尚书房中。

    顾言静静听着手下汇报,旁边坐着左右侍郎。

    “大人,属下已经将所有卷宗给了许清宵,一共两千四百份卷宗。”

    “不过总和卷宗并未给出,目前也在核算中。”

    户部的官员开口,顾言没有说什么,左侍郎率先开口了。

    “这许清宵还没来户部,就要三十年的卷宗资料,当真是胃口极大。”

    “我等将两千多份卷宗给他,让他头疼去。”

    左侍郎这般说道。

    “恩,倒也不是针对这许清宵,只是他虽有查案的本领,可户部是财政税银,哪哪里是随便安排个人就能入职?”

    “陛下也是太心急了,让许清宵来户部。”

    右侍郎点了点头。

    而顾言却缓缓道:“不管他如何,他需要什么就给他什么,除了户部总和卷宗以外,这样也挺好,让他消停一会,这两千多份卷宗,看需要十几日的时间,真要算出来个结果,至少需要两三个月。”

    “他能消停两三个月,对户部来说,对朝堂来说,对大魏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顾言出声,他也不是针对许清宵,无非就是让许清宵消停消停,总不可能一直搞事吧?

    而且现在来了户部,身为东明会三首之一,他会让许清宵闹腾吗?

    答案很显然,不会。

    所以他用了这个办法,不让许清宵有机可乘,刑部的教训,大家可是看在眼里。

    “行了,该做什么做什么吧。”

    说到这里,顾言也没多想了,做自己的事情。

    就如此。

    两天后。

    此时,许清宵将最后一份卷宗看完了。

    面前摆放着一叠厚厚的白纸,这是他统计出来的结果。

    如此大的工程,整个户部需要核算至少十天,然而许清宵一个人两天完成,这就是数学的魅力。

    只是当结果出现后。

    许清宵的眉头,也皱的很厉害。

    这三十年来的财政,许清宵算清楚了。

    同时也知道了,如今的大魏到底面临着什么危机。

    三十年前,武帝第三次北伐,当时大魏的整体营收是九万万两白银。

    而直到如今,三十年后,大魏目前每年的税收是一万零四百八十六万四千八百三十五两二钱十六文。

    可现在大魏一年的基本支出,就已经达到了恐怖的九千八百万两白银。

    也就是说大魏王朝的国库,去年进账六百多万两。

    但之所以还有余存,不是大魏现在还不错,而是自武帝晚年开始,放弃了许多国家发展。

    民生发展,基建发展,军事发展,甚至是教育发展。

    但即便是放弃了这么多发展,可大魏王朝依旧面临着赤字危机。

    甚至是说,很有可能经济崩溃。

    一旦经济崩溃,国库没钱,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有灾赈不了,无数百姓饿死,想要施展利国计划,没钱只能憋着,军队发不起军饷,官员收入低。

    国运直接衰败,国家也会无法继续超前发展。

    这是最大的问题,所以女帝上任之后,第一时间就是削减官员工资,调到最低。

    这有一定效果,但绝对不能持续,极度的压抑之下,会使官员疯狂贪污,到时候苦的还是百姓。

    那么想要解决这个麻烦,最直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

    印钱。

    大魏的硬通货可不是黄金白银这种东西,这玩意除了富贵人家能拿出来,正常的货币流通是‘铜钱’和‘宝钞’。

    按照一二三四线来划分的话,大魏一二线城市用宝钞的比较多,三四线城市用铜钱比较多。

    铜钱的加印比较麻烦,而宝钞的加印就很简单了。

    一旦国库真正面临负数,那么大魏只怕会在第一时间加印宝钞。

    如此一来的话,最恐怖的东西就来了。

    【通货膨胀】

    这可不是小事,一旦发生了,整个大魏直接完蛋,神仙来了都救不了。

    通货膨胀最恐怖的就是民心大乱,到时候老百姓们疯狂抢购粮食,引发食物恐慌,钱再也不是钱,连锁反应之下,就是疯狂的贬值,王朝信用度直接暴跌。

    这个时候,某某藩王直接来一句,这些都是大魏女帝的错,兄弟们,刀在手,跟我走,推翻这个破王朝,重新打造美好新世界。

    一旦如此,百姓就算是不想反也要反了。

    那个时候,就是真正的血流成河了。

    比北伐还要恐怖。

    许清宵咽了口唾沫。

    经济战争比打仗还要恐怖百倍,打仗的目的是什么?也是为了利益。

    而经济一旦崩塌,就算是当世出个圣人也没用,毕竟圣人能让天下百姓吃饱饭吗?

    读书喝西北风?

    许清宵不看不知道,这一看整个人都有些沉默了。

    如果说,在没有看户部财政情况,许清宵认为大魏的问题,无非就是生产力少了一点,各地藩王蠢蠢欲动,女帝登基名声不太好。

    仅此而已。

    可今日一看,许清宵才算是明白,女帝为什么要兵符了。

    因为.......大魏随时会崩塌。

    一个三十万万的人口王朝,随时会崩塌。

    望着茶桌上的卷宗,许清宵陷入了沉默状态。

    这是大魏当前国库存余。

    一万四千三百六十七万白银。

    这笔钱,根本不能动,随便来个天灾人祸,就是几千万两,如果遇到平丘府这种事情,三五千万两都不见得能解决问题。

    但天灾人祸年年都会发生,运气好点,十年二十年不出一场大事。

    运气背点,今年可能就要出大事。

    而且这仅仅只是赈灾问题,国家发展呢?

    总不可能一直小心翼翼,烧香祈福,希望不要有什么天灾人祸?然后坐在家里等死?

    要知道,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是每年都在进步。

    可大魏是每年再退步。

    去年国库进账六百来万两白银,指不定今年就五百万,明天四百万。

    大魏!

    扛不住了!

    许清宵闭上眼睛,脑海中不由回响张靖张尚书说的话。

    户部水比较深。

    这他娘的叫水比较深?

    这是海!

    深不见底啊!

    一时之间,许清宵真的生起一种无力感来了。

    他知道大魏现在面临很多危险,但不知道大魏的问题,竟然如此之恐怖。

    这绝非是一人之力可以解决的。

    这是需要大魏上上下下,所有臣子齐心协力才能解决的问题。

    否则,一旦爆发,那就是天大的灾祸。

    无数百姓枉死。

    大魏六百年的江山,极有可能就此终结。

    可.......要如何解决呢!

    许清宵想不到办法。

    这一刻,许清宵也明白为何自己写出安国策,陛下并没有第一时间召见自己,也没有给自己那种非常被重视的待遇。

    因为!

    安国策,不利当下。

    大魏钱庄,是建立在国家发展极好的情况下,百姓能吃饱饭,手头上还有一点余钱的情况下,才是利国神器。

    可现在的百姓,不说吃不饱饭这么夸张,但最起码吃的不会太好。

    甚至每年越来越差,就这样子还指望百姓存钱放进钱庄里面?

    这简直是不合理的啊。

    “杨豹!”

    许清宵再次开口。

    “属下在!”

    杨豹第一时间赶来。

    “去户部,让户部的人,将近十年来的收支卷宗全部带来。”

    许清宵开口道,想要解决办法,就要彻彻底底了解所有东西,任何细节都要了解。

    “是。”

    杨豹当下遵命,朝着户部走去,不过这次他学聪明了,直接带人过去。

    一个时辰后。

    杨豹回来,带着推车,户部支出内容更多,上百个箱子,这还是近十年的。

    路上的百姓皆然惊讶,事情也传到了六部和许多权贵耳中。

    一口气要这么多卷宗,常人光看都要看几个月,许清宵想要看懂少说得一年吧?

    尤其是户部,目送杨豹走后,更是发出笑声,觉得许清宵完全就是不知天高地厚。

    户部不是刑部。

    刑部查案,人证物证,去调查一下就行。

    而户部是税收,跟数字有关系,收入多少,支出多少,税收多少,这些东西真要算出来,不知道要多长时间。

    不少户部官员甚至都在打赌,许清宵整理完这些卷宗要多长时间,目前支持最高的是半年。

    而对其他部门来说,这样也好,至少许清宵总算是可以消停大半年了。

    然而对于许清宵来说,上百个箱子不算什么,反而越多越好,他要一笔一笔看,一笔一笔查,这样才能更加了解户部的情况,大魏的情况。

    上百个箱子,六千份卷宗,许清宵不敢太快看完,需要认真去看,并且用表格统计。

    至少十五天的时间,还算不错。

    就如此,翌日。

    一群熊孩子出现在学堂中,许清宵无心顾及,直接让这帮熊孩子先去耕田。

    没错,就是耕田。

    许清宵懒得教他们什么认字识字,学堂有一块地,本身就是用来种植花草的,差不多一亩大,让这帮熊孩子耕地刚刚好。

    意思也很简单,先让他们吃吃苦,然后再慢慢教,什么时候把地耕好了,什么时候再教真正的东西。

    不过一帮熊孩子玩得挺开心,在泥地里面打滚,倒也没有反感。

    而房内,许清宵则在没日没夜地看书。

    十五日后。

    六千份卷宗,许清宵全部看完,并且列好所有的数据综合,甚至还画了一张未来趋势图。

    而当许清宵看完这六千份卷宗后,也总算明白大魏国库的钱去了什么地方。

    四成是官员收入,底层官员极为庞大,哪怕一个人一个月一两银子,一年也是十二两,大魏目前官员三百七十万人,巅峰时期高达七百多万。

    所以每年收入一上来,先有四成是要拿出去给官员们发俸。

    三成是军饷,没有战争的时候,军饷不会太多,毕竟军兵的俸禄不多,主要还是在伙食住宿等上面花销大。

    不过一旦打起仗来,一万万两白银都不够用半年,光是抚恤金你都不知道怎么花。

    剩下的一成半,是用来赈灾一类的花销。

    最后的一成半,其中一成是杂事开支,正常的国家维护,比如说某某县衙需要修补了,比如说官员要出差,包括一些外使来了,你要赏赐吧?谁做了不错的事,需要赏赐吧?

    而半成,是用来发展国家的。

    这就是目前大魏的开支。

    简直是......穷的令人发指。

    国库半成用来发展国家?这国家能昌盛吗?

    而且最恐怖的一点是什么?

    是许清宵看完如此之多的卷宗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这些钱一笔都不能节省了,官员收入不能再减了,军饷可以动一动,可自己不敢动,这涉及到了武官上下的利益。

    一成半的赈灾银之类也不能动,这是应付突发情况。

    杂事开支也省不了,因为大大小小的事多,总不可能衙门破了你不去修缮吧?

    而发展国家的半成,更不可能动了。

    本来国家就已经发展不起来了,还动这个银两?

    所以归根结底一句话。

    想省钱是不可能省钱了。

    只能赚钱了。

    甚至省钱反而是加速王朝衰败。

    想要解决大魏当下的麻烦。

    一个字。

    难!

    可再难,许清宵也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开始制定计划了。

    “女帝啊女帝,要是我把这件事情解决了,你不封我个王,你别怪我真叛国啊。”

    许清宵心中自语。

    这个天大的麻烦,换做是任何一个人,只怕直接跑路了。

    许清宵一开始也升起了无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