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零三章 官制(下)  我成了仁宗之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第六零三章 官制(下) (第1/3页)

    官制改革的议题,还是在雁门关大战之前,相公们就已经拿到了框架。

    整个官制改革的方案,基本上是官家定大方向,相公们拟草稿,又经过几次上下反复,才最终成稿的。

    朝臣们原本应该清楚,之所以召集这次扩大化的议政,赵曦并不是多此一举。

    按赵曦后世的经验,所谓的讨论稿,真正用心去琢磨的并不多,只有到了最后关头,人们才会从自己的利益入手,开始考虑即将成稿的方案对自己的利害。

    这一次议政,赵曦也只是开个头,就跟高遵甫开口询问一样,只需要把这个讨论的形式打开即可。

    而赵曦问富弼的那句话,就是明白的告诉相公们:接下来是你们的事。

    确实,接下来的讨论并不激烈,或者说更像是一次答疑,无非是《时论》释义的重复,或者是口语化。

    这次议政基本囊括了国朝一定层面上各种类型,完成这一次的答疑,也就可以昭告天下了。

    所谓改革,就是利益的重新划分。即便赵曦是以稳定和减少变动为原则,也一样存在获利者和失利者。

    官阶,为将着重点放在资历上,也是为考虑那些经年老臣,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现状,采取了以资历取平本官俸禄的办法。

    比如苏轼和吕惠卿,同为嘉佑二年,但如今的本官其实是有差别的。就包括冯京那一届,吴充那一届,甚至韩琦、王珪以及富弼他们的同年,如今的本官绝对不会相同。

    官制改革后,只要是资历相同,没有严重的过错,在本官俸禄上,朝廷会取平,只用差遣俸禄去区分。

    这是一个模糊的统计和核算方法。

    相对于居朝堂高位者,在本官俸禄方面可能吃亏了,可只要加上差遣俸禄和勋爵,一样保持现有的水平。

    而差遣官位不高,资历相对老一点的官员,无非是将各种贴钱在本官和差遣中换个说法发放。

    再结合官制改革中提到的逐年增加比例,差遣不同,未来实际到手的钱粮会越拉越大。这一点能很大程度的激发臣工的上进心,以谋的更高更好的差遣,对于改变国朝当下怠政懒政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