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四一章 想一出是一出  我成了仁宗之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第四四一章 想一出是一出 (第1/3页)

    赵曦在士林中的名望再一次被提升了。

    这一次不是因为他的诗文,也不是因为他的才华,是因为他作为君王给士子们的公平。

    没有一个士子能将国朝所有的释义都学到,这也不现实。哪怕是各州府的解元,在如今的境况下也是忐忑的。

    官家这样确定取中与否,着实让整个士林感恩戴德。新学在南方影响深远,我身处陕州,熟读司马相公的朔学,也一样有高中的可能。就学于周敦颐,官不高,职不大,没有扑中主考官是同门的可能,有官家这样的取士方法,我一样可以考中。

    如果说国朝取士,在以前还有些许不公平的存在,如今这样的方法就彻底解决了。

    士子有一种行为,叫做游学。可能有行万里路的想法,真正的原因还是各地各家学派对释义的大不同造成的,士子们为能在东华门唱名,不得不游学,以便自己能了解国朝名家的所有释义......这太难了。

    这也是国朝开科,经常出现某一地学子在某一科集中的原因。

    当然,这也是有弊端的。比如,辞藻华丽者会有优势;比如,批阅时能看出考生的地域等等。这些赵曦交给政事堂解决了。

    自己什么都做了,还要政事堂有何用?

    再说了,有了前面庭辩这事,相信政事堂会安排好阅卷人的......这么多年的科举,如何防止和杜绝各种意外,朝堂的臣工没一个省油的灯。

    以往的开科,考官和主考官的跟脚,基本就能确定取中的会是哪一类士子了。

    现在,即便主考官有明显的学派痕迹,一样无法确定那一类或者那一地域考生会高中。

    这一年的开科,终于能如期举行了。朝臣们也相对安稳了许多……谁也不想稀里糊涂的给管家的谋划做嫁衣。

    可惜,就有人没这样的觉悟。

    应该是早就有准备的,也正好赶上这个节点了。

    没几天,司马光抱来了一册他撰写的史书——,似乎对官家没以他的学术为官学很不满,这是准备以史为鉴,来让官家明白什么吧。

    有句话说的,历史就是一个被文人粉饰的小妞,具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