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三一章 来一次辩经  我成了仁宗之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第四三一章 来一次辩经 (第1/3页)

    其实对于科考是不是要改,赵曦也没确定。

    在赵曦看来,不管是那个学派,只要还是科考,总离不开经史子集,也就是说,科考选材,到底还是那么回事。

    典籍,就是释义能解释出大天来,只要不是百科,取才就有局限性。

    历史有其必然性,科技也一样。不是某一个人就能带动一个时代飞跃,那怕是帝王也不行。

    赵曦明白这点。

    从实业入手,引导人们有一种认知,同时稳定提高工匠的地位,在特定范围内,能滋生一种趋势,赵曦就已经很满意了。

    主要是,他真的没能力系统的做出一套教材来。

    还有,他是帝王,行事作为,时时刻刻被关注着,那些没来由的事,他没法做。

    别扯什么天授,越是遵于孔孟之道者,越觉得天授是扯淡。

    或许将来他可以在施政时,可以促进一下科技在国朝州府事务中的比重。

    帝王,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是否有利于皇权统治。而现在的科考,不管哪家学派,都脱不开这一点,也不会脱开这一点。

    所谓的分权,别说现在这个时代,就是在后世,赵曦也没认为那种分权的政体适合这个国度。

    大一统的集权,是最适合这个民族,甚至整个汉文化区域最适合的政体方式。

    赵曦记得看过一本书,就是说体制和文化根骨的。

    汉民族的文化根骨是流域文化。大一统的需要是治理需要,是安全需要,更是文化的需要。

    用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就说治理黄河。黄河泛滥是整个黄河流域的大患,从上游治理黄河效果最为显著,而受益者却是中下游。

    从上古传说,治理黄河泛滥就是从黄河根源,从黄河上游入手的。

    保护上游植被,在上游分流疏导,这是治理黄河最有效的办法。但黄河的上游却是西夏……

    国朝对统一西夏的需求,名义上是因为李元昊的叛出,其实这种需求是从文化根骨上就有的,是潜意识的需求。

    这也是将大理纳入版图,和战胜西夏在朝堂和士林中反响差距大的原因。

    流域文化是这个民族的根本,不是那种建个城堡,围几个村子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