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四十章 不敢问不敢说  大明小学生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六百四十章 不敢问不敢说 (第3/3页)

帝估计就想着淡化失火原因了。

    如果真是因为虐待宫女,而导致宫女纵火的话,嘉靖皇帝肯定不愿意将公开结论定为“宫女故意纵火”。

    不然别人产生了吃瓜心态,胡乱猜测皇帝与宫女的那点儿事,再有不要命的太监往外传传八卦,嘉靖皇帝的脸面又没了。

    秦德威吃完了午饭,就和王廷相一起去了城北白云阁。此时不少大臣已经聚集在这里,等候着朝会。

    大约在申时,有太监出来传话,传朝臣觐见。

    嘉靖皇帝在临时设置的金台宝座上,值殿锦衣卫官徐妙璟已经开始在宝座下面站班了,成为距离皇帝最近的人之一。

    等群臣舞拜完毕后,嘉靖皇帝主动向王廷相询问结果。

    王廷相便奏报了“火起于宫女居处”的勘查情况,又按照秦德威的意思,说可能是宫女不小心乱丢蜡烛失火。

    如果不是出于对秦德威的迷信,王廷相是绝对不敢这么随便奏报的。

    嘉靖皇帝沉默了片刻后,就轻描淡写的说:“大抵是如此,就以此为定论,无须穷究了。”

    别人都没有在意,只当是一次普普通通的奏报,一次普普通通的偶然火灾,最多惊奇皇帝竟然偶尔大度宽仁了一次。

    只有王廷相暗暗心惊,秦德威对皇上心理拿捏居然如此精准!

    更可怕的是,他完全不明白,皇帝到底想的是什么,秦德威又想的是什么。

    一时间感觉自己这四十几年官场,都是白混了。

    然后就是继续商量火灾后的事宜,比如烧毁了大量法器、宝物,要下旨分配给沿途官府尽力重新置办。

    又比如还要商议,要不要赏赐昨晚救火的官校,期间徐妙璟又主动为陆炳奏功。

    “陆炳与臣同入火海,同有赴死之心,虽然最后功成在臣,但陆炳心性仍可嘉,恳请陛下善待亲臣之心!”

    嘉靖皇帝顺水推舟的,将奶兄弟陆炳也提拔成了指挥使,就是陆炳脸色不甚好看。

    站在辅弼大臣群体最末尾的秦德威伸长了脖子,就差举手示意了,但还是没等到自己想要的。

    “明日启程!”嘉靖皇帝谕示群臣后,就退朝了。

    从卫辉府继续南下,很快就抵达黄河了,此时黄河可没有桥梁,大队人马开始次第渡河。

    嘉靖皇帝站在御舟上,注视着黄河河面,不知想什么。

    同在御舟伴驾的著名诗人秦学士挤了过来,献上代制诗一首。

    什么“遥出神京千里余,道经河渎驾六鱼”,什么“昔年绛服承先诏,今日黄袍抚四舆”,都是为了嘉靖皇帝量身定制的。

    过了河后,依旧是大平原农田,着眼处都是一望无际的春季麦田。

    嘉靖皇帝在御辇上随口说了几句农事,著名诗人秦学士又挤了过来,献上代制诗一首。

    什么“途边遮马禾苗长,道畔拂舆麦穗斑”,什么“迎风激迭苍云合,向日明堆翠雾闲”,绝对应景,绝对体现皇帝的情操。

    又有春耕的父老道边跪迎,嘉靖皇帝象征性下车劝农,摆了摆把式。

    著名诗人秦学士又又挤过来,献上代制诗一首,什么“成实愿饱吾民腹,须得灵膏自帝颁”,绝对应景,绝对体现皇帝的悲天悯人。

    夜晚宿在行宫,与大臣闲谈时,嘉靖皇帝忽然因为父母双亡而感伤。

    著名诗人秦学士又又又挤了过来,献上代制诗几首,什么“坛壝虽有臣邻助,几殿宁无念母心”,什么“长途几遍触悲思,信道伤怀父子真”,绝对能抒发思亲之意。

    嘉靖皇帝:“.”

    虽说自己是个文青,对文学艺术很有兴趣,但你秦德威两三天内献了几十首代笔诗,这踏马的是不是有点太多了?

    吃饭睡觉上车下车都要写个诗,他朱厚璁又不是立志要一辈子发表几万首诗的皇帝!

    此时御案上放着一份从京师发来的奏疏,才上任詹事府二把手少詹事(正四品)崔铣突然病重不起,又因为年事已高,请求辞官。

    众大臣齐齐叹息,天数乎?命运乎?

    7017k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