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601 干仗  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601 干仗 (第2/3页)

建时代的盛世,其书生们也彰显了不一样的气质风范。

    对于他们来说,持剑和提笔一样都是必备的家常便饭,而宅在家里摇头晃脑“两耳不闻传闻事”的书呆子习气是根本不存在的。

    他们或纵横大江南北,游侠仗义;或投笔从戎,驰骋边塞。

    李白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字里行间则充满了杀气腾腾;而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则充满了置生死于度外的不凡气度。

    就连以“山水田园诗”著称的王维,也能写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充满西域苍茫色彩的诗句。

    而唐朝更是出现了高适、王昌龄、岑参等等从军入伍,讴歌描绘边塞军旅风光的“边塞诗派”,这在历朝诗词流派中更是前所未有的。

    更有甚者,出于对军旅军功的极力推崇,以致于对自身的文人身份都大胆提出了“否定”。“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就直言不讳的写道“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诗鬼”李贺更是用“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用这样气势非凡的诗句,充分表现了对军功的向往和对文人的不屑,也许在其作诗之时,都忘记了自己本身也是个著名文人。

    所以认为唐朝文人手无缚鸡之力就大错特错了,他们下马能治国安邦,上马能提刀砍人。

    唐朝文人在政见不和的时候,往往是先和对方讲道理,道理讲不赢就干仗。

    今日也不例外,刚开始他们是因为对于人才的看法不同分成了两派。

    一派是以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为代表,他们对于人才的意见是,人才可以提拔,但必须循序渐进,一步一个台阶。

    一派是以房玄龄、岑文本、马周等人为代表,他们对于人才的意见是,只有是人才,就可以破格提拔,即便是一步登天,出将入相也在所不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