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对策  皇兄何故造反?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对策 (第3/3页)

殿门的时候,李公爷脸色已经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紧张了。

    不过,看着身旁兴奋不已的范广,李公爷的心情又稍稍舒展了几分,总归,还有一个搭班的,应该……出不了什么事吧!

    数日之后,早朝上,又有几个科道官员开始絮絮叨叨的说什么海禁是祖制,理应继续厉行之类的话。

    老大人们在旁听着,感觉耳朵都起茧子了,这段时日下来,京城的消息疯传,以致于,朝堂上也陆陆续续有不少的官员,都开始说海禁的事,天子不提开海,那他们就反其道而行之,天天要求加强海禁。

    按照惯例,天子应该又是糊弄一番,然后散朝结束,大家各回各家,吃早饭去,不少老大人,已经开始盘算,今天要吃什么了。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户部的沈翼却站了出来,他这么一出列,还没说话,便让在场的不少大臣立刻打起了精神。

    京城的消息传得快,自然也不是没有来源的,既然开海的消息传出来了,那么大抵就是确有其事,只不过区别在于,什么时候在朝堂上掀开罢了。

    而毋庸置疑,最有理由提出开海的,就是户部了,而且,按照奏事的顺序来看,户部理当是最先奏事的,如今早朝已经接近末尾,这位户部尚书大人出列,只有可能是这个了。

    果不其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沈翼走到殿中,自袖中拿出一份早就准备好的奏疏,递过头顶,道。

    “陛下,臣有本奏!”

    有眼尖的大臣,站在旁边一眼就看到了,奏疏的封面上写着的几个小楷……

    《请许海贸疏》!

    殿中一阵骚动,不少人纷纷发出了议论,奏疏呈递到了御案上,天子展开之后看了几眼,随后,便递给了旁边的宦官,让他当着众人的面念了出来。

    “……宋元之世,沿海物产颇丰,以至太祖立国,亦设提举市舶司,以掌海外诸国朝贡和贸易……”

    随着太监洪亮的声音,殿中群臣的神色各异,低低的议论声此起彼伏。

    这份奏疏,总算是印证了近来京中的流言,朝廷果然要开海!

    当然,太祖有海禁之制,户部倒还不至于明着反对海禁,这份奏疏当中,户部先是论述了一番宋元时海贸所得之利,随后又论述了一番大明对于沿海的政策,最终将落脚点,放在了太祖开设的提举市舶司上。

    不错,虽然大明有海禁,但是,也同时有市舶司这样管理海贸事务的机构,这听起来很矛盾,可事实就是如此。

    大明的市舶司,始设于吴元年,中间一度有废止,绵延至今,尚有广东,福建,浙江三处市舶司。

    但是,大明的市舶司又不同于前代,主要体现在两点上,其一就是,这是一个由宦官管理的机构,按照典制来说,市舶司是朝廷衙门,可随着永乐元年,太宗皇帝命宦官提督市舶司后,这就成了一个内廷衙门,其中所有的事务,都由宦官来惯例,虽有官员,可是,却不隶于州府衙门。

    除此之外,第二点不同,就是市舶司的作用,由掌贸易之事为主,变成了接待贡使为主,这一点,和海禁政策有关,大明不许民间私自出海贸易,官方也没有相应的机构进行贸易,只有市舶司,却是负责贸易管理的,而如果他国商人,要到大明进行贸易,必须要持有大明签发的勘合,这些勘合的管理十分严格,再加上民间不许贸易,所以慢慢的,也就没有什么贸易了。

    后来,太宗皇帝继位后,命郑和下西洋,煊赫国威,重新和很多海外国家建立起朝贡关系,市舶司才被重视起来,其主要作用,也就转向了接待贡使,同时,兼管一些,由朝贡带来的小额贸易。

    户部要开海(沈翼???),那么,海禁政策就是绕不过的一道关,所以,直接提肯定不行。

    户部的对策就是,从市舶司入手,先强调海贸和朝贡的重要性,并且提出,应当提升市舶司的品级,由巡抚衙门直接管理。

    同时,仿效郑和下西洋的例子,由皇店作为代表,扩大和海外各国的官方贸易……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