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四十章:江渊和杜宁的斗法  皇兄何故造反?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七百四十章:江渊和杜宁的斗法 (第3/3页)

偏不私,不以所谓朝廷权威,天子亲批为由,强令维持旧榜,而能再度亲鞠,重点夏榜,以安民心,此方为国之正道也。”

    “如今因此次春闱殿试,民间朝堂,固然物议纷纷,但正因如此,才更该查个水落石出,还天下士子一个真相,若草草了事,各打五十大板,或许一时之间,能平息风浪,然则于后世,则开粉饰太平之先例,此诚陷陛下于不贤之举。”

    “臣身为大理寺卿,万不敢苟同此言,请陛下明鉴!”

    虽然说,杜宁有些时候性格中和陈循一样,带着几分犹豫不决,但是,从这番话便可看出,他的政治功底和决心,也同样都是足够强的。

    洪武年间的春夏榜案,又称南北榜案,是有明一代,在科举一事上,牵连最广,也闹得最大的一桩案子。

    其间的案情状况十分复杂,但是简单来说,就是在洪武三十年的科举考试当中,主考官所录取的进士全都是南方人,由此引发了北方士子的不满。

    当时这件案子闹得沸沸扬扬,引得太祖皇帝亲自过问,数度复核,推翻了之前的结论,重新点了新的黄榜,方平息此事。

    南北榜案,在大明的科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自那以后,历次科举录取的人数,都有意识的进行南北方的平衡,以避免冲突。

    这桩案子,很难说是否是公正的,但是,在朝堂之上被搬出来的时候,自然就是公正的!

    杜宁的这番话,意思很明白。

    当初春夏榜案,连黄榜都发布了,太祖皇帝都能重新彻查,如今不过是有几个士子在萧镃的府门前闹事,如何便查不得了?

    朝廷抡才大典,事事处处都要水落石出,如此才是真正的保持朝廷的威严。

    当然,还是那句话,从理的角度而言,杜宁做是没错的。

    但是,从情的角度来说,无论话说的多么漂亮,杜宁此举,都有对萧镃落井下石咄咄逼人的嫌疑。

    不过,既然都已经表明了态度,杜寺卿自然也不在去想别人的看法,而是和江渊等人一样跪倒在地,等着天子的决断。

    事已至此,朱祁钰也的确不好再继续保持沉默了。

    对于杜宁的这番表态,他还是基本满意的,要知道,不是谁都有勇气,敢于承担这种非议的,尤其是杜宁这種出身清流,更看重声名的官员,能够做出这种选择,越发显得難能可贵。

    这种情况下,对于大多数的官员来说,放手才是最佳的选择,朝堂之上,最忌争一时之气。

    毕竟以后日子还长,总有可以讨回来的时候,反倒是饱受非议的坚持下去,才是更加困难的。

    只不过,也就是基本满意而已,因为,杜宁虽然站对了立场,但是手段上面,明显还没有胜过江渊。

    他的这番话,固然让自己能夠站得住脚,但是,从舆论上来看, 朝中大臣明显还是更加偏向江渊的。

    如果说,在这种情况下,要从二人中间选一个翰林学士,那么,江渊显然是更得人心的。

    从这一点上讲,杜宁的政治功力还有待提升。

    沉吟片刻,朱祁钰正欲开口,殿外却突然出现了一道身影,让他不由眉頭一皱。

    是舒良!

    这个时候,他怎么会来?

    犹豫了片刻,朱祁钰停下到了嘴边的话,略微侧了侧头向怀恩示意。

    于是,一旁的怀恩立刻会意,拱了拱手,快步走下御阶,来到殿门外欲引着舒良入内。

    与此同时,殿中群臣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个插曲,不由同样纷纷皱起了眉头。

    然而这个时候,让众人意外的是,舒良并未进殿,而是递上了一份信一样的物事,然后便在殿外继续侍立。

    怀恩接过信封扫了一眼,然后听到舒良说了一句什么,旋即,他的脸色便立刻肃然起来,匆匆给舒良回了个礼,疾步回到御阶,将信封递到了御案前。

    朱祁钰拿过纸条,只见上头只写了几个字,明显是匆匆写就,看清楚内容之后,他心中亦是一惊,忍不住霍然而起,道。

    “去,召舒良进殿回话!”

    。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